遁迹湖山几世同,湖山移在故园中。
画图不假丹青笔,疏凿真如造化功。
孤阜未荒和靖业,钓台常仰子陵风。
逸民自古关风教,采录重烦太史公。
【注释】
①锡山:今江苏无锡市西南。
②遁迹:隐居。
③湖山移在故园中:指隐士退居,但心仍系于故土,如同画图上的山水移到了故乡一般。
④疏凿:这里指雕刻、开凿。
⑤和靖:即谢安(320-385年),字安石,东晋名臣,官至太保,封庐陵郡公;
⑩钓台: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垂钓,后为纪念他而建台,称“钓台”。
⑥逸民:隐士。
⑦关风教:有关风俗教化的事务。
⑧太史公:即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史记》为“二十四史”之一。
【译文】
我隐遁在湖山几代人共同享受的胜境之中,这风景如画的湖光山色已经移到了我的故园里。
画师不借助丹青妙笔,却能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山水;雕工不用刀斧凿子,却能创造出如此逼真的造化之功。
那孤零零的山峰没有荒芜,是谢安在这里留下的业绩;那钓鱼台永远仰望着陶潜的风采。
自古以来,逸民都与风俗教化息息相关,因此采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就特别烦琐。
【赏析】
这首诗题作《湖山旧隐为锡山钱津赋》,钱津是锡山的钱塘江口。诗写自己退居山林,却心系故国,怀念故友的情景。诗人以谢安自喻,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运用比喻,把谢安比作谢灵运,把陶渊明比作陶潜。全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