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风雨长离忧,湖海烟尘恨未收。
有客扣镡歌六月,何人击楫渡中流。
数声鼓角斜阳暮,两地飞鸣鸿雁愁。
庾信江南哀不断,更堪王粲赋登楼。

失题

碧山风雨长离忧,湖海烟尘恨未收。

有客扣镡歌六月,何人击楫渡中流。

数声鼓角斜阳暮,两地飞鸣鸿雁愁。

庾信江南哀不断,更堪王粲赋登楼。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因战乱而引发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及个人情感的矛盾。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之情,以及对未来和平的渴望。

首句“碧山风雨长离忧”以碧山为景,暗喻国家局势的艰难,风雨象征着战乱和不安,长离忧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担忧。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隐喻了国家面临的困境。

第二句“湖海烟尘恨未收”,继续深化这种忧愁。湖海象征广阔的国土,烟尘表示战争带来的破坏。这句强调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失落和无奈。

“有客扣镡歌六月”,描述了有人借歌声来抒发心中的忧愁。这里的“扣镡”可能是一种乐器的名称,用以表达诗人通过艺术的形式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最后两句“何人击楫渡中流”和“数声鼓角斜阳暮”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击楫”和“鼓角”等意象,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以及诗人在动荡中的彷徨无助。“斜阳暮”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战事的延续。

最后一句“两地飞鸣鸿雁愁”,通过对比南北两地的景象,加深了诗人的忧伤。南飞的大雁常常被用来象征书信或远方的消息,而此处则传达出诗人对于未来消息的渴望与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的融合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性。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后世读者的思考与启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