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离别多苦辛,驱车何处问通津。
停辕劝饮一杯酒,酒饮未尽车辚辚。
十步百步闻车声,三里五里望车尘。
车声已断车尘远,何况遥遥车上人。
【注释】
遥遥:远貌。
通津:渡口,可以渡河的地方。
辚辚:(车声)象声词。形容车轮轧地的响声。
十步百步:形容车行之快。
三里五里:形容距离遥远。
尘:尘土,这里指扬起的尘土。
【赏析】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全诗通过送别友人时所见所闻和心理活动来表现诗人的深情。前四句写离别,后八句写送别,前后照应。全诗语言朴素无华,却感情真挚深厚,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联“车遥遥”,以起笔就写“远”。这两句是说,我驾车远行,在离家的途中,正赶上一个少年人告别父母远行。“少年离别”是送别诗中常见的题材,但此诗却别出新意:不说离别的是“他”,而说是“少年”;不说“我”要远行,而说“少年”要远行;不说“少年”要远行到何处,而说他要到哪里去问渡口。这种倒装句式,使得诗中的主语由“我”变为“少年”,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少年”身上,为下文写“我”作好铺垫。
颔联写“我”对少年的关切与劝慰,也是对上文“我”远行的补充说明。“停辕”,即停车。“劝饮”,即劝酒。“一杯酒”,是饯别之意;“未尽”,是留连之意。“车辚辚”,是车轮轧地的声音。这一联是说,停下车来劝饮了一杯,可是酒还未喝完,车子已经辗过我的车轮,发出辚辚的声音,表示车子很快地驰去。这一联紧承上文,把“我”送别“少年”的情景写得更为具体,更富于感染力。
颈联写“少年”离去的情景。“十步百步”是说走得很急很急;“三里五里”是说走得又远又远。这两个数量词既写出了“少年”走得极快,也表明了“我”送别的时间之长。这两句不仅从侧面烘托出了“少年”远行之速、之远,而且表现出诗人对“少年”的关心。因为“少年”是刚刚长大的年轻人,他们往往感情丰富而易动,容易产生误会和隔阂。如果诗人不如此写,那么“少年”就会以为“我”嫌他走得太快或太远了,从而影响双方的感情交流,甚至可能因此而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尾联写“我”目送“少年”远去的情景。“车声已断车尘远”,意思是,“少年”走了以后,车声早已消失,扬起的尘土也已远远散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一方面说明“少年”走远了,另一方面又暗示诗人久久不能忘怀,以致目送“少年”远去而心神不定。“何况遥望车上人”,意思是,更何况我还要望见车上的人呢!这句是说,我目送“少年”远去之后,又回头望了望车上,看是否还看见车上有人。这两句紧承上句而来,既与上句构成因果关系,又自然引出下句。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通俗,明白如话,没有雕琢的痕迹。第二,这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首、颔、颈、尾各成段落,中间用过渡句“何况遥望车上人”连接,浑然一体。第三,这首诗在写景方面很有特色。它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描绘,使所写的景物形神毕肖。第四,这首诗在写人方面也很有特点。它通过对人物动作的具体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