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朔日冲飙强,楼头金铁声锵锵。
骚人有赋写新景,游子无衣忆故乡。
乍冷不愁钟汗落,长吟惟厌庾尘扬。
未应飘尽梧桐叶,留荫残枝宿凤凰。

【诗句释义】

九月,指农历的九月初。朔日,即初一、新月初生的日子。冲飙强,指狂风大作。楼头金铁声锵锵,指楼上的铜铁撞击之声。骚人,诗人。赋写新景,指吟咏描绘初升的太阳。游子,离家出走的人。无衣,没有衣服。忆故乡,怀念自己生长的地方。乍冷不愁钟汗落,指在寒风中不觉得寒冷,因为知道天明之后会有暖意。长吟惟厌庾尘扬,指吟咏长歌,只是讨厌那飞扬的灰尘。未应飘尽梧桐叶,留荫残枝宿凤凰。

【译文】

九月初一,狂风大作,楼头上的铁器撞击的声音铿锵作响。诗人们在这天创作了新的诗篇,而离家在外的人们则因寒冷而感到忧伤,思念着故乡。尽管天气转冷,但并不担忧早晨的阳光会将汗水晒干。长时间的吟咏让人感到厌倦,只有尘土飞扬让人厌烦。然而,这梧桐叶还没有完全飘落,它们仍然为残存的树枝遮挡了飞鸟和凤凰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词以“九月朔日”为题,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全词通过描写九月朔日在楼头所见的景物,抒发作者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之情。

首句“九月朔日冲飙强”,开篇即写“冲飙强”。这里的“强”并非形容风势凶猛,而是形容风势猛烈。这种写法既与下句的“锵锵”相应,也与上文的“冲飙”相照应。《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有句云:“冲风发呀喓,君子征四方。”可见冲飚强也是古人常用的一个词。此句不仅写出了九月朔日的气候特点,也暗示了主人公此时的情绪——激愤。

接下来两句“楼头金铁声锵锵,骚人有赋写新景”,进一步描写了九月朔日的景象:在楼头听到的是金属撞击之声,而在此时此地,却有人吟咏着新的诗篇。这里,“骚人”指的是古代的文人。这句既写出了当时文人墨客的活跃情景,又表现了他们在此时此地所面对的复杂心境。他们吟咏新诗,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所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和民族的危难。他们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寄托了他们对祖国未来的期望。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游子无衣忆故乡”,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身处他乡,无法为国分忧;而家乡却正遭受战乱之苦,百姓生活困苦。这种矛盾和痛苦让他倍感孤独和无助。同时,他也深知自己的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哀怨和悲愤。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真实和深刻。

最后两句“乍冷不愁钟汗落,长吟惟厌庾尘扬”更是直接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不怕冷,只怕时间流逝;他不喜欢吟咏,只喜欢长吟。这是因为他在长吟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然而,这种力量并不能改变现实,只能让他更加痛苦和无助。

这首词以九月朔日为题,通过对楼头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历史画卷。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