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寒潭深未深,一泓清惬静来心。
光浮元气天常蘸,脉接潜流地不沈。
半夜月明猿渴饮,万山秋老鹤飞临。
浴沂童冠今谁在,来和先生击节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的《百丈潭》。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
千尺寒潭深未深,一泓清惬静来心。
注释:深深的寒潭,水深到什么地步还不清楚。清澈的水,令人感到宁静,仿佛可以洗净心灵的尘埃。
赏析:诗人以“深”字起笔,通过描写潭水的深度,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接着,诗人用“一泓清惬静来心”来描绘潭水的清澈和宁静,让人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整句诗通过对潭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的净化。
光浮元气天常蘸,脉接潜流地不沈。
注释:阳光照射在水面上,仿佛与天地相连。潜流不断地流向地下,但并不沉没。
赏析:诗人以“光浮元气天常蘸”来形容阳光照射在水面上的景象,给人一种光明、清新的感觉。而“脉接潜流地不沈”则形象地描述了潜流不断地流向地下却不会沉没的情景,表现出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恒久的生命力。整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半夜月明猿渴饮,万山秋老鹤飞临。
注释:在半夜时分,月光明亮,猿猴口渴难耐,只好去寻找水源解渴;秋天的山上,鹤飞来栖息,显得格外悠闲。
赏析:诗人以“猿渴饮”和“鹤飞临”两个场景,描绘了大自然中的生态画面。猿猴在月光下寻找水源,表现出了它们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依赖;而鹤在秋天的山上飞翔,则显示出了它们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两个场景虽然不同,但却共同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平衡。整句诗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浴沂童冠今谁在,来和先生击节吟。
注释:在古代,人们常在沂水中沐浴,如今还有人在吗?请先生为我击节吟诵这首诗吧。
赏析:诗人以“今谁在”和“来和先生”两个疑问句,表达了对古代风俗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邀请先生为自己击节吟诵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整句诗通过对古代风俗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