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城秋早雪漫漫,十九年中节未残。
信有乳羝归国易,莫云飞雁带书难。
河梁别泪谁先落,麟阁完名自不刊。
可恨旧衔天命在,茂陵深闭雨声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作者写作手法的把握。首先理解题目中的“读史至苏武归国感而有作”一句,即在阅读了有关《苏武传》的历史后有感而发,因此要抓住诗中的关键信息。
(1)
毡城:即匈奴的单于王廷所在地。苏武归国:指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终于得到释放回到汉朝的故事。
(2)
乳羝:指羊羔,这里代指汉武帝派去与匈奴和亲的使者李广利。信:的确。
(3)
麟阁:指麒麟阁,是汉代刻功臣图像的石柱,因刻有班超、马援等二十八将的肖像而出名,后人常以之比喻史册。易:改变、完成。
(4)
河梁:即黄河上的桥梁,这里指与妻子别离的地方,即渭桥。别泪:离别时流下的眼泪。
(5)
麟阁完名:指班超功成身退,其事迹载入麒麟阁画赞,永垂不朽。自不刊:当然不会被刊出或抹掉。
(6)
茂陵:汉宣帝刘询的陵墓。这里借指自己。深闭:深藏、深锁。雨声寒:形容寂寞凄凉的氛围。
赏析:
首联点明“读史”之事。“毡城秋早雪漫漫”,点出了“读史”的时间和地点,又点出“雪”字来渲染气氛,为下文写苏武归国作铺垫。“十九年中节未残”,说明苏武被扣留匈奴十九年后才得到释放,这一句是全诗的线索,贯穿全文。颔联承接上句,说李广利虽然曾为汉朝立过功业,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回到汉朝,反而被扣留在匈奴。“莫云飞雁带书难”,是说即使能够带回书信,也难以改变李广利的命运。颈联“河梁别泪谁先落”“麟阁完名自不刊”,写苏武在归途中与妻子告别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功成身退的愿望,希望自己像班超一样功成身退,名垂青史。尾联“可恨旧衔天命在,茂陵深闭雨声寒”,是诗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结尾。尾联两句运用反衬的手法,通过对比苏武与自己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全诗情感深沉、含蓄蕴藉,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又抒发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