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外万山苍,骢马南来斧钺刚。
十数州城人尽说,绝无行路跳豺狼。

【注释】

刘都宪:唐玄宗时,刘晏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为政有声,后升任宰相。都宪即指宰相。登庸次第:指提拔人才的先后次序。“卷”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泛指诗作。第十首:指《题刘都宪登庸次第卷十首》。泮水:指昆明池的水名。昆明池是汉武帝时凿成的人工湖。苍:形容山色翠绿。南来:指刘晏从南方来到长安。斧钺:古代兵器。刚:强劲有力。十数州:指十个州郡。人尽说:人人都在谈论。绝无行路跳豺狼:意思是没有人敢去走那条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赞之作。诗人赞扬了刘晏的政绩,表达了对刘晏的崇敬之情。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两联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第三联写人们议论纷纷,无人敢走那条危险的道路;最后两句点明主题,歌颂了刘晏的政绩。

首联“昆明池外万山苍,骢马南来斧钺刚”。昆明池: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凿成,面积约30顷(约54万平方米),是西安最大的人工湖。昆明池外,群山连绵不断,苍翠欲滴。骢马:一种青色骏马,汉代常用作皇帝的坐骑,这里借指朝廷。南来:指刘晏从南方来到长安。斧钺:古兵器。比喻强有力的人。刚:强有力。这一句是说,昆明池外的群山青翠欲滴,骢马南来,朝廷重臣刘晏威风凛凛。

颔联“十数州城人尽说,绝无行路跳豺狼”。十数州:十个州郡。城:指城市。人尽说:人人都在谈论。豺狼:凶猛的野兽,这里比喻残暴的人或势力。这二句的意思是说,十个州城的百姓都在谈论着刘晏,没有人敢于去走那条危险的道路。

颈联“绝无行路跳豺狼”。行路:走路。跳到豺狼身上:比喻凶恶的人或势力。这两句是说,没有一个人敢于去走那条危险的道路。这两句与上两句相呼应,表明了刘晏的政绩是多么辉煌,他的威信是多么崇高。

尾联“赏析”。这是一首颂赞之作。诗人赞扬了刘晏的政绩,表达了对刘晏的崇敬之情。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两联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第三联写人们议论纷纷,无人敢走那条危险的道路;最后两句点明主题,歌颂了刘晏的政绩。

首联“昆明池外万山苍,骢马南来斧钺刚”。昆明池: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凿成,面积约30顷(约54万平方米),是西安最大的人工湖。昆明池外,群山连绵不断,苍翠欲滴。骢马:一种青色骏马,汉代常用作皇帝的坐骑,这里借指朝廷。南来:指刘晏从南方来到长安。斧钺:古兵器。比喻强有力的人。这一句是说,昆明池外的群山青翠欲滴,骢马南来,朝廷重臣刘晏威风凛凛。

颔联“十数州城人尽说,绝无行路跳豺狼”。十数州:十个州郡。城:指城市。人尽说:人人都在谈论。豺狼:凶猛的野兽,这里比喻残暴的人或势力。这二句的意思是说,十个州城的百姓都在谈论着刘晏,没有人敢于去走那条危险的道路。

颈联“绝无行路跳豺狼”。行路:走路。跳到豺狼身上:比喻凶恶的人或势力。这两句是说,没有一个人敢于去走那条危险的道路。这两句与上两句相呼应,表明了刘晏的政绩是多么辉煌,他的威信是多么崇高。

尾联“赏析”。这是一首颂赞之作。诗人赞扬了刘晏的政绩,表达了对刘晏的崇敬之情。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两联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第三联写人们议论纷纷,无人敢走那条危险的道路;最后两句点明主题,歌颂了刘晏的政绩。

首联“昆明池外万山苍,骢马南来斧钺刚”。“昆明池外”是地点,“万山苍”是景色描写,“骢马南来”是时间,“斧钺刚”是动作描述,形象地写出了刘晏从南方来到长安时的情景。

颔联“十数州城人尽说,绝无行路跳豺狼”。这四句是说,十个州城的百姓都在谈论着刘晏的故事,没有人敢去走那条危险的路。

颈联“绝无行路跳豺狼”。“绝无行路跳豺狼”与“十数州人尽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刘晏的政绩之卓著和威望之崇高。

尾联“赏析”。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纲,点明了主题。“都宪”一词既指刘晏,又暗含其人名。“登”字则暗示了其仕途。“颂”字则明确了诗的体裁。这两句是说,人们都在称赞他(刘晏)的政绩卓著,都尊敬地称道他为人正直无私、办事公正廉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