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得琵琶下玉除,湖山背立溜犀梳。
傍人欲见春风面,但道萧郎有寄书。
注释:美人背对着湖山,手持琵琶站在玉阶下。湖山如画的景色,她背对着湖水站立,纤手抚摸着犀牛角做成的梳子,梳理着秀发。旁人想要看她的面容,却只看到她那飘逸的长发。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美人的美貌和姿态,赞美了她的美丽和才华。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美人的形象,展现了她的高贵气质和才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美人的赞美和倾慕之情。
抱得琵琶下玉除,湖山背立溜犀梳。
傍人欲见春风面,但道萧郎有寄书。
注释:美人背对着湖山,手持琵琶站在玉阶下。湖山如画的景色,她背对着湖水站立,纤手抚摸着犀牛角做成的梳子,梳理着秀发。旁人想要看她的面容,却只看到她那飘逸的长发。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美人的美貌和姿态,赞美了她的美丽和才华。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美人的形象,展现了她的高贵气质和才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美人的赞美和倾慕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过瓠河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高情折简款荆扉,信宿攀留愿未违。 注释:我怀着高雅的心情写这封书信(表示歉意),希望能够得到原谅。在这封信中,我表达了希望再见面的愿望,但希望没有违背。 赏析:诗人通过书信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歉意,同时表达了对再次相聚的期待,情感真挚而深沉。 2. 露酒香随篱菊散,山歌声逐野云飞。 注释:露水洒在杯中,菊花散发香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和基本思想;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本题要求赏析“盐河闻雁”这一句诗的含义及作用。 “客子起常早,月明殊可亲”,首句写自己早起,明月照得人更加亲近。“客子”是古代对旅居他乡者的自称。“起常早”说明作者起得早
【注释】 ①梨花:即梨树的花朵,因花白色而得名。 ②燕飘零:燕子在空中飞翔时,翅膀上沾满了雪花,显得十分轻盈而美丽。 ③药槛:指种有花草的台阶或栏杆。兰畦:指长满兰花的菜地。 ④嫩叶:刚发芽的嫩叶。 ⑤儿童:指孩子们。吹柳笛:用竹制的柳笛吹奏春天的音乐,以示对春天的喜爱和怀念。 ⑥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热
【注释】 1、紫荆关:位于今山西平顺县东北。2、都城,泛指京城。3、塞上:边塞。4、长缨:长鞭。5、终军:西汉人,以才能知名,曾上书言事,后被征为博士,但因年老体衰,未赴任即死。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深秋时节的夜晚路过紫荆关时所作。诗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驿路飘黄叶,关门薄紫荆。”首句写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次句写关门外寒霜满地,一片苍茫。这两句是全诗的开端
庄上闲居 苦柏丛篁与屋齐,野云常宿药栏西。 鸥情久定看春雁,鹤梦初惊怪午鸡。 叶溜每令山犬吠,月明常赚夜乌啼。 隔桥景物应如待,日引幽人过鹿溪。 注释与赏析: 1. 苦柏丛篁与屋齐:形容住所周围环境的自然美和安静。苦柏指的是柏树的品种或颜色偏苦,常用来象征坚韧或清冷。“丛篁”指竹林,篁是竹子的美称。这句话描绘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 2. 野云常宿药栏西:野云指飘浮在空中的云朵
背面美人二首 其一钗亸乌云鬓欲蓬,回身环佩响丁东。 背人不是无情思,自古红颜畏画工。 其二 背人犹自爱娇羞,不似花枝独自愁。 若比并头双凤影,何如一色合欢楼。 注释: 1. 钗亸(duǒ):下垂。亸,下垂的样子。乌云鬓:黑色的发髻。 2. 回身:转身。丁东:象声词,形容佩玉的声音。 3. 背人:指背后有人。 4. 画工:指代画工。古人认为女子美貌是天生的,所以这里用“画工”来反衬。 赏析:
【注释】: 三月晦日: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病中:身体有病。 戏成:即兴写成的诗。 怕(fán)病偏生病:害怕患病,反而生病了,形容心情矛盾、忧虑。 伤春更送春:伤春,因春天将到而感伤自己年华老去;送春,为送别春天而感到惆怅。 燕莺休告诉:不要告诉燕子和黄莺。告诉,告知。 我亦有情人:我也有喜欢的人。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在病中所写的一首诗。全诗用拟人手法
注释:美人背对着湖山,手持琵琶站在玉阶下。湖山如画的景色,她背对着湖水站立,纤手抚摸着犀牛角做成的梳子,梳理着秀发。旁人想要看她的面容,却只看到她那飘逸的长发。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美人的美貌和姿态,赞美了她的美丽和才华。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美人的形象,展现了她的高贵气质和才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美人的赞美和倾慕之情
注释: 郭外幽亭客来稀,一尊聊为赏芳菲。 雨添新水浮萍出,径袅余香蛱蝶飞。 亩亩自歌衰凤曲,江湖谁占钓鱼矶。 醉中转觉闲居好,小径柔桑信步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暮时节独自一人在东园独酌的情景。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郭外幽亭客到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幽深的园林景象。郭外的幽亭显得格外清静,客人稀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弘慈寺送别沈元戎时所作。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萧寺送行频,蝉声入座新。 (萧寺送行频繁,蝉声入座新) 注释:萧寺指的是清凉的寺庙,这里用来比喻沈元戎。"频"表示多次,说明沈元戎经常被送行。"蝉声入座新"则形容蝉鸣之声清脆悦耳,给人带来一种清新之感。 2. 夏云骄酿雨,关树远通津。 (夏云骄酿雨,关树远通津) 注释:夏日里乌云汇聚,好像酿造了大雨
【注释】 ①梨花:即梨树的花朵,因花白色而得名。 ②燕飘零:燕子在空中飞翔时,翅膀上沾满了雪花,显得十分轻盈而美丽。 ③药槛:指种有花草的台阶或栏杆。兰畦:指长满兰花的菜地。 ④嫩叶:刚发芽的嫩叶。 ⑤儿童:指孩子们。吹柳笛:用竹制的柳笛吹奏春天的音乐,以示对春天的喜爱和怀念。 ⑥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热
【注释】: 三月晦日: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病中:身体有病。 戏成:即兴写成的诗。 怕(fán)病偏生病:害怕患病,反而生病了,形容心情矛盾、忧虑。 伤春更送春:伤春,因春天将到而感伤自己年华老去;送春,为送别春天而感到惆怅。 燕莺休告诉:不要告诉燕子和黄莺。告诉,告知。 我亦有情人:我也有喜欢的人。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在病中所写的一首诗。全诗用拟人手法
注释: 绳床瓦枕(瓦枕:用陶土烧制的枕头)兴偏赊(兴致不高):兴致不高。 静检芸编玩物华(静心查阅《诗经》。《诗经》是一部古代汉族诗歌总集,共分风、雅、颂三部分。芸编:芸香,一种香草。物华:指美好的事物。 蝶梦欲残香散霭(蝶梦:指蝴蝶在花间飞舞的梦,也指蝴蝶。),鸟声不断树笼霞(树笼霞:树木被云雾环绕。) 林墟乍迸翁孙竹(翁孙竹:指竹林。)篱落齐开姊妹花(篱落:墙边或门前栽种的花篱或菜畦。姊妹花
背面美人二首 其一钗亸乌云鬓欲蓬,回身环佩响丁东。 背人不是无情思,自古红颜畏画工。 其二 背人犹自爱娇羞,不似花枝独自愁。 若比并头双凤影,何如一色合欢楼。 注释: 1. 钗亸(duǒ):下垂。亸,下垂的样子。乌云鬓:黑色的发髻。 2. 回身:转身。丁东:象声词,形容佩玉的声音。 3. 背人:指背后有人。 4. 画工:指代画工。古人认为女子美貌是天生的,所以这里用“画工”来反衬。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旭日藏山径 - “旭日”指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 “藏”字在这里表示太阳隐藏在山峰之后,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山径”指的是通向山上的道路。 2. 肩舆傍险行 - “肩舆”即轿子或小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 - “傍”字表明靠近或伴随的意思。 - “险行”意味着走在危险的道路上。 3. 林深秘鸟语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诗人在山岭下乘舟出发,西风凉爽,秋露沾湿了轻舟,两岸的沙水和秋色融为一体。他放眼望去,天北天南都极目远望,白云红日近在眼前的高楼之上。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