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拥岩旌合,钟鸣松寺深。
烟霞盘石磴,台殿耸珠林。
未息征途驾,偏怜阅世心。
郢邦今帝里,节使几经临。
【注释】
- 晚次普门寺:傍晚时分到达普门寺。晚次,晚上停留下来;普门寺,位于今河南洛阳。
- 是日发郢诸公饯于池河:这天在池河为即将离去的众官员们饯行。郢,指古郢国,今河南省新郑县。饯行,设宴饯送,临别时举行酒宴。池河,即今河南省新郑市境内的东流湖,又名新郑河。
- 骑拥岩旌合:骑马簇拥着山间旗幡。
- 钟鸣松寺深:寺庙里传来钟声悠长而深沉。
- 烟霞盘石磴:云雾缭绕,彩霞缭绕,环绕着石阶。
- 台殿耸珠林:台上宫殿高耸如同珍珠树林一般。
- 未息征途驾:没有歇息,继续赶路。
- 偏怜阅世心:只喜欢观察世间万物的心态。
- 郢邦今帝里:现在的郢国变成了都城。郢,指古郢国,今湖北省荆州市。
- 节使几经临:节使几次来到这个地方。节使,官名,指朝廷派来巡视地方的官吏或使者。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经过河南新郑时所写,是其途中之作。全诗通过描绘旅途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切感慨。
首句“晚次普门寺”交代了时间与地点,诗人在普门寺停留,这是一次短暂的休息。第二句“是日发郢诸公饯于池河”,表明诗人是在离开郢地前往池河的时候,在那里设宴为诸友饯行。第三句“骑拥岩旌合”形象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起骑马行进在山间的景象,岩旌合指旗帜飘扬,形容场面壮观。第四句“钟鸣松寺深”则表现了寺庙中的宁静与深远,钟声回荡在幽深的山谷之中。第五句“烟霞盘石磴”描绘了沿途景色的美丽,烟雾缭绕,彩霞弥漫,石阶蜿蜒曲折。第六句“台殿耸珠林”进一步描绘了山顶上宫殿建筑的壮丽,如珍珠般璀璨。第七句“未息征途驾”点明了诗人仍在赶路中,并未停止脚步。第八句“偏怜阅世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的观察和感悟,他更偏爱这样的心态。第九句“郢邦今帝里”表明现在的郢国已经成为了京城,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时光。第十句“节使几经临”则反映了节使多次来到此地的情况,可能是指皇帝或朝廷派出的官员前来巡视。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