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寒雾起遥天,岁晏凭高思渺然。
夜发仙槎南斗外,春瞻御座彩云边。
湘源水色浮晴雪,桂岭花枝拂瘴烟。
莫怪题诗惜幽赏,子长奇兴在山川。
【注释】
①风洞:指风洞岩。
②叠彩楼、拱辰亭:均为宋代名胜。
③镇守傅中贵:镇守官傅中贵。
④岩峦:山峰。
⑤诸巡院:各巡检院。
⑥仙槎(chā):仙人所乘的船。
⑦御座:皇帝座位,此处泛指天子。
⑧湘源:即湘江源头。
⑨桂岭:广西桂林一带山脉,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⑩瘴烟:南方山林间潮湿多雾,称为瘴气,这里借指南方山岭间瘴气。
⑪子长奇兴:子长是作者的朋友杨子长,其诗作才华横溢,被人们称赞为“奇兴”。
【赏析】
《叠彩楼》一诗写于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诗人登高远眺,以壮丽的江山为题,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首联“苍茫寒雾起遥天,岁晏凭高思渺然”,开篇便描写了登楼望远时所见的苍茫寒雾和遥远的天际。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同时,诗人通过“寒雾”“遐天”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颔联“夜发仙槎南斗外,春瞻御座彩云边”继续展开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这句诗中的“夜发仙槎”指的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乘坐着仙槎船向南斗方向出发。而“春瞻御座”则是指春天时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天子的座位,也就是皇帝所坐的地方。这一联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春天里江南大地的美丽景色和皇帝所在位置的尊贵地位。
颈联“湘源水色浮晴雪,桂岭花枝拂瘴烟”,则是具体描绘了湖南湘江源头和桂林一带的自然风光。湘源的水色清澈明亮,如同漂浮的晴雪;桂林的山岭花枝拂过,带着淡淡的瘴气。这两句诗通过对湘江源头和桂林一带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尾联“莫怪题诗惜幽赏,子长奇兴在山川”,则是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一种自信表达。他毫不吝啬地赞美自己的诗作,认为它们足以与山川一样值得珍惜和欣赏。同时,他也表示自己的奇情壮志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美丽,也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