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隽誉重圭璋,师席居贤国倍光。
学馆化行周冑子,制科名起汉贤良。
弦歌夜对金陵月,袍袖春携玉殿香。
欲寄别怀增怅望,海云江树故微茫。
【注释】
词林隽誉重圭璋:指龚先生在词坛上的声誉如美玉。重圭璋,珍视。
居贤国倍光:龚先生居住的国家比我国更加光明。倍光,加倍地增光,形容其名声更显光辉。
学馆化行周冑子:在学馆教化的周朝后裔子孙。化行,教化施行。
制科名起汉贤良:在科举考试中因才德而出名,如同汉代的贤良之士。起,出现或成名。
弦歌夜对金陵月,袍袖春携玉殿香:夜里弹琴唱曲,对着金陵的月光;春天时带着袍衣袖子,走进玉殿的香气。
欲寄别怀增怅望,海云江树故微茫:想要寄出自己的情怀,却更加感到惆怅和迷茫。海云,指海天云气;江树,指江边的树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以“重圭璋”赞龚先生之高洁的品格;“倍光”,即倍增光彩,喻龚先生声名远播。“学馆化行周冑子”,赞扬他教育有方,培养后辈;“制科名起汉贤良”,称赞他考中进士。“弦歌夜对金陵月,袍袖春携玉殿香”,写诗人与龚先生相别之时,夜深人静,明月高照;诗人身着袍衫,手捧书卷,来到龚先生的府邸门前。“欲寄别怀增怅惘,海云江树故微茫”,抒发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前三联写诗人在龚先生府上相见的情景,末联写诗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既赞美了龚先生高洁、博学、有才、有德的人品和才华,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