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云山是旧逢,几家茅屋数株松。
邮亭下马午时饭,陇上辍耕谈老农。
【译文】
到处是云烟山,旧地又逢故人,几间茅屋有几株松。
邮亭下马午时吃饭,陇上停耕谈笑老农。
【注释】
板陂铺:地名,在江西省境内。
云山:指江西一带的高山。
旧逢:指旧地重游。
茅屋:茅草房子。
数株松:指几棵松树。
驿(yì)亭:古代传递公文或旅客投宿、换马的机构。
午时饭:中午用餐。
陇上:陇上地区,泛指山陇之间。
辍耕:停止耕作。
老农:老农。
赏析:诗是作者在江西板陂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赏析】
此为纪游之作。诗人于元丰六年(1083)自黄州赴汝州途经江西时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旧逢”二字起笔,点明自己此次出行与前次不同:前次是贬谪途中,而此次则是为了赴任;前次是孤身一人,而此次则有亲友相随。首句中“处处”二字用得非常传神。它不仅表明了自己这次行程的频繁,而且也暗示出自己心情的愉悦。
第二句中的“几家”、“数株”,既表现了旅途的寂寞,更表现出自己的兴奋。因为在这青山绿水、云雾缭绕的地方,竟有茅屋数间、松树几株,实在难得。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他之所以要反复吟咏,正是因为这青山绿水、云雾缭绕的景色勾起了他内心深处对故乡的回忆。这种回忆,既有对亲人的思念,更有对自然景色的留恋。
第三句中“午时饭”三字,更是将诗人的心情推向了高潮。在这里,诗人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也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只想与家人一起享受这难得的午餐时光。而这一情景,也恰好与后两句“陇上辍耕谈老农”遥相呼应。
第四句中的“陇上”二字,再次点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赴任。而在赴任之前,诗人特意来到田间,与老农们聊起了家常。这一举动,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怀,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劳动的尊重。这种尊重,正是他内心对于平凡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的体现。
最后一句中的“闲话”二字,更是体现了诗人与老农们的深厚情谊。他们在一起闲聊着家常,谈论着农事,仿佛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人所描绘的那种淳朴的乡村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江西板陂之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以及与他们之间深厚友谊的美好回忆。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令人感动,也给人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