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风雨来,飒飒篁竹乱。
油云翳层峰,对面隔霄汉。
鸟道纡百盘,龙门在天半。
佳期恨缅邈,寒望增凄断。
下马憩林居,一顾屡长叹。
自无飞仙术,安得凌绝观。

【注释】

阻雨不得登蟠龙:因为下雨,不能登上蟠龙。蟠龙山在浙江天台县西北,因山顶形如蟠龙而得名。

油云翳层峰:云雾弥漫,遮掩了层叠的山峰。

对面隔霄汉:山与山之间隔着天河。

鸟道纡百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如同鸟儿飞翔。

龙门:指天台山,山上有瀑布,水流飞泻而下。

佳期恨缅邈: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寒望增凄断:寒冷的景色使人感到更加凄凉。

下马:停息脚步。

林居:山林中的小屋子。

自无飞仙术:自己没有飞升成仙的法术。

安得凌绝观:怎能飞升到极高的天空中观看。

【赏析】

这是一首游历天台山的途中之作。《全唐诗》卷五九一收此诗,题作《阻雨不得登蟠龙》,是作者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春,从杭州至天台山游历途中所写。

首联“溪上风雨来,飒飒篁竹乱”,写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突然被一阵风雨打湿衣服、淋透身体,这时听到远处传来风吹竹叶的沙沙声,于是停下马来歇息。这里的“风雨”是指作者在游山途中遇到的一场大雨;“溪上”即在山下,说明作者是站在山脚下的溪水边休息的。“竹”字点出“阻雨不得登蟠龙”的原因——风雨太大,视线不好,难以看清路标。“风飒飒”写出了雨势猛烈、风力强劲的形象。“飒飒”是风吹竹林发出的声音,“篁竹”即丛生竹子。“乱”字则表现出狂风暴雨中竹林摇曳不定、杂乱无章的情景。这两句诗把风雨交加时诗人所见的景色和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颔联“油云翳层峰,对面隔霄汉”,进一步描写风雨之中登山的情形。诗人看到层层乌云遮蔽着山峰,眼前的景象显得朦胧模糊,无法辨认。他抬头仰望,只见对面的山峰仿佛隔着天河一般遥不可及,令人感到十分遥远。这里的“层峰”是山峰的重叠,“油云”指乌云密集的样子,“翳”字写出了乌云密布的气势。“对面隔霄汉”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峰的高峻陡峭,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由于山路崎岖、云雾迷蒙而无法继续前行,只能望山兴叹,感叹自己身临仙境却无缘领略其中的美景。

颈联“鸟道纡百盘,龙门在天半”,写诗人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处地势险要的地方,这里的道路盘旋曲折,宛如百折回肠的鸟道。诗人抬头望去,一座巍峨壮观的山峰横亘在眼前,这便是传说中的天台山。“龙门”即天台山的别称。诗人在这里既赞叹天台山的雄伟壮丽,又表达了他对天台山的向往和渴望。

就在诗人陶醉于天台山的美丽风光之时,却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因为天气恶劣,他无法继续攀登天台山,只能遗憾地离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望和无奈。

尾联“佳期恨缅邈,寒望增凄断”,诗人在离开天台山后,依然久久不能忘怀那里的美景,心中充满遗憾。他独自骑马来到山林中的小屋前,停下来长叹不已。这里的“佳期”指的是诗人曾经憧憬过的天台山之行,“缅邈”意为遥远、难以企及。“寒望”则是指诗人在寒冷的冬天里望着远方,心中更加觉得凄凉。尾联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之行的留恋和不舍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游历名胜山水的记游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