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旦漱玉齿,焚香讽道书。
朗吟百神卫,万遍袪灾虞。
至人昔有语,上智乃如愚。
谷虚神以存,累遣体应舒。
大隐在城市,岂必侣樵渔。
林卧观众芳,水木及春馀。
青阳忽巳暮,不乐复何如。
览镜雕朱颜,发白不满梳。
兴来理瑶瑟,且复对浮蛆。
诵君东郊作,吾亦赋归欤。

【注释】

漱玉齿:漱口。

焚香:燃香。

朗吟:高声吟诵。

百神卫:百神护卫。

上智:最高的智慧。

谷虚神以存,累遣体应舒。:指清静无为才能使神存身安。

大隐:最大的隐居者。

岂必:不必。

浮蛆:浮游的蛆虫,喻指世俗之物。

雕朱颜:涂饰红脸。

发白不满梳:形容头发花白,不修饰。

兴来理瑶瑟,且复对浮蛆:兴起时抚琴弹奏,同时面对着蛆虫。瑶,美玉。

归欤:归来吧。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田园隐逸生活的诗。诗人在与顾中丞出郊外田舍时,有感而发。全诗八句,前四句写诗人晨起洗漱、焚香礼佛、高声吟诵道书;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名利、得失的看法。

首联“清旦漱玉齿”,点明时间是天刚一亮时,诗人就起床洗漱漱口,然后焚香礼佛,高声诵读道教经典。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清晨起床之后的活动,表现了诗人的清心寡欲和淡泊情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认同和追求。

颔联“朗吟百神卫”,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晨读的情景,强调了诵读经书的效果。这里的“朗吟”指的是高声吟诵,“百神卫”则是说诵读经书能够吸引百神护佑自己。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经书的尊重,也表达了他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即通过诵读经书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颈联“至人昔有语,上智乃如愚”,“至人昔有语”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陶渊明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引用了陶渊明的话,表明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即真正的智者应当像愚人那样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这里也体现了杜甫的儒家思想,即君子应该追求内心的修养,而不是外在的功名富贵。

尾联“谷虚神以存,累遣体应舒”,“谷虚神以存”意味着当一个人内心空虚的时候,神灵就会依附在他的身上,这里的“神”指的是隐逸者的精神世界。而“累遣体应舒”则是指通过内心的修养,身体也会得到放松和舒缓,即身心合一的状态。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重要性,即通过修炼身心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清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通过早晨的洗漱、焚香、诵读经书等活动,表达了自己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通过引用历史名句和表达自己的儒家思想,展现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