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许言高隐,茅亭置水乡。
选苔先覆地,借竹远临墙。
辩古藏俱出,谈空兴倍长。
因僧汲西涧,竟夕发茶香。

这首诗是王澹子居士新葺建的野樗亭建成后,招集同僚共赋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未许言高隐
  • 注释:不愿意被人们视为隐居的高士。
  • 赏析:表达了王澹子居士不愿仅仅以高隐自居的心态,而是更注重与世俗交往。
  1. 茅亭置水乡
  • 注释:在水乡地区建造了一座茅草屋式的亭子。
  • 赏析:描绘了亭子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及追求简朴生活的情怀。
  1. 选苔先覆地
  • 注释:选择覆盖地面的苔藓来装饰亭子。
  • 赏析:通过具体描述亭子的装饰细节,展现了一种贴近自然、朴素无华的风格。
  1. 借竹远临墙
  • 注释:利用竹子的特性,使亭子能够远离墙体。
  • 赏析:通过“借竹”这一手法,不仅增强了亭子的美观性,也寓意着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宁静。
  1. 辩古藏俱出
  • 注释:辩论时古今中外的知识都能得到展示。
  • 赏析:强调了知识的广泛性与交流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博学多识的个性。
  1. 谈空兴倍长
  • 注释:讨论佛家哲学时,兴趣大增。
  • 赏析:反映了王淡子居士对佛教哲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 因僧汲西涧
  • 注释:由于僧人的到来,所以晚上有泉水的味道。
  • 赏析:描述了因僧人而带来的变化,增添了一丝禅意和清幽的氛围。
  1. 竟夕发茶香
  • 注释:整个夜晚都弥漫着茶叶的清香。
  • 赏析:通过“竟夕”一词表达了夜深人静时品茗的惬意,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