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栖迟自不凡,乌藤拄杖布褊衫。
尘沙静去眼观树,风雨忽来身倚岩。
行处涧苔纷屐迹,课时枝鸟下经函。
山中兄弟如相忆,应为烧灯礼佛衔。

【注释】

1、老衲:佛门用语,指和尚。

2、栖迟:停留。

3、乌藤杖:即竹杖。

4、褊衫:宽大的衣服。

5、尘沙静:指山中环境幽静。

6、身倚岩:形容身体依偎在大岩石上。

7、涧苔纷屐迹:指在山涧的石缝中长满苔藓,鞋底印在上面,像斑斑点点的花纹。

8、课时:指早晚。

9、枝鸟下经函:指鸟儿停在树枝上,啄食着经书。

10、应:表示推测的语气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以自己隐居山林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自己在山林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老衲栖迟自不凡”,诗人自称老衲,表明自己是佛家弟子,而自己则过着隐居生活,这种生活状态使他显得不平凡。

第二句“乌藤拄杖布褊衫”,描述了自己的日常穿着,用乌藤杖代替了拐杖,穿宽松的衣服,显示出自己的简朴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

第三句“尘沙静去眼观树”,描绘了在山中行走时,周围的环境十分安静,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眼睛可以看见树木的影子。

第四句“风雨忽来身倚岩”,突然有风吹雨来,他身体依偎在大岩石上,形象地描绘了他面对自然变化时的无奈和感慨。

第五句“行处涧苔纷屐迹”,他在山涧行走,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足迹,这些轨迹像是大自然给他留下的纪念。

第六句“课时枝鸟下经函”,早晚时分,鸟儿停在树枝上啄食经书,这又是一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林中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一句“山中兄弟如相忆”,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兄弟们的怀念之情,他们就像兄弟一样互相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