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堪投宿,连衣枕白沙。
中宵霜似箭,一夜泪如麻。
掷石投山鬼,穿林起乱鸦。
髑髅常伴饮,谁畏盏中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赏析时要抓住关键句,分析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何处堪投宿,连衣枕白沙”,首两句写诗人在三岔河边无处投宿。“连衣”指连襟,古代女子出嫁后,与丈夫同穿一条裤(裳),故称“连衣”。“枕白沙”即卧白沙之上。这两句是说:哪里能找到一个投宿之处?只能把衣服铺在沙滩上睡一夜。这里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中宵霜似箭,一夜泪如麻”,颔联写夜半时分,寒气逼人,霜雪像利箭般刺骨。诗人辗转反侧,一夜难眠,泪水纵横,如同雨下。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思乡而失眠的痛苦之情。颈联写投宿时遇到的两个鬼怪。“掷石投山鬼”,“山鬼”是山神的化身,此处暗喻强盗;“穿林起乱鸦”,“乱鸦”是乌鸦的代称,此处暗喻盗贼。这两个鬼怪是诗人投宿时见到的两个威胁,使诗人更加恐惧。
尾联两句化用《庄子·盗跖》中的故事:“兀者王果焉,其为人,聋而无闻,瞑无视觉,冥无以听,调无以言,虽陶冶万物而不与,虽英雄特出而不以一人之利为天下,而贤不肖一焉。”意思是:兀者王果呀,他聋而不闻、盲而无见、冥而不以听、默而不以言,虽然能够陶冶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虽有英雄豪杰之才却不以个人得失为天下人考虑,贤者和普通人一样。王果是战国时期鲁国人,曾为燕昭王铸剑。他听说齐国有宝剑,就去偷窃,但始终没有成功。他听说楚国有宝剑,又去偷,终于偷得楚王的宝剑。楚王知道后,十分恼怒,派人追捕他。但王果始终没被追上,后来成了有名的隐士。“髑髅(tuó liu)常伴饮”中的“髑髅”就是死人头骨的意思,“常伴饮”就是常与酒相伴。意思是:死者的头骨总是陪伴着我饮酒。“谁畏盏中蛇”中的“盏中蛇”是比喻酒杯里的毒酒。意思是:谁害怕杯中有毒酒呢?
【答案】
“何处堪投宿,连衣枕白沙”,首两句写诗人在三岔河边无处投宿。“连衣”指连襟,古代女子出嫁后,与丈夫同穿一条裤(裳),故称“连衣”。“枕白沙”即卧白沙之上。
“中宵霜似箭,一夜泪如麻”,颔联写夜半时分,寒气逼人,霜雪像利箭般刺骨。诗人辗转反侧,一夜难眠,泪水纵横,如同雨下。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思乡而失眠的痛苦之情。
“掷石投山鬼,穿林起乱鸦”,颈联写投宿时遇到的两个鬼怪。“山鬼”是山神的化身,此处暗喻强盗;“乱鸦”是乌鸦的代称,此处暗喻盗贼。这两个鬼怪是诗人投宿时见到的两个威胁,使诗人更加恐惧。
“髑髅(tuó liu)常伴饮,谁畏盏中蛇”,尾联两句化用《庄子·盗跖》中的故事:“兀者王果焉,其为人,聋而无闻,瞑无视觉,冥无以听,调无以言,虽陶冶万物而不与,虽英雄特出而不以一人之利为天下,而贤不肖一焉。”意思是:兀者王果呀,他聋而不闻、盲而无见、冥而不以听、默而不以言,虽然能够陶冶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虽有英雄豪杰之才却不以个人得失为天下人考虑,贤者和普通人一样。王果是战国时期鲁国人,曾为燕昭王铸剑。他听说齐国有宝剑,就去偷窃,但始终没有成功。他听说楚国有宝剑,又去偷,终于偷得楚王的宝剑。楚王知道后,十分恼怒,派人追捕他。但王果始终没被追上,后来成了有名的隐士。“髑髅(tuó liu)常伴饮”中的“髑髅”就是死人头骨的意思,“常伴饮”就是常与酒相伴。意思是:死者的头骨总是陪伴着我饮酒。“谁畏盏中蛇”中的“盏中蛇”是比喻酒杯里的毒酒。意思是:谁害怕杯中有毒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