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悬梯上,千门映日开。
山标天寿翠,江涌月明来。
古戍流残雾,寒笳落早梅。
璇玑看秘密,因忆古人才。
人日与诸子登观星台
百尺悬梯上,千门映日开。
山标天寿翠,江涌月明来。
古戍流残雾,寒笳落早梅。
璇玑看秘密,因忆古人才。
注释:
人日: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即农历正月初七。
诸子:这里泛指儿子们。
观星台: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台。
译文:
我与儿子们在正月初七这天一同登上了观星台。
高高的楼梯直达楼上,千座城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山峰的顶端如同天寿一般翠绿,江水涌动着明亮的月光。
古老的城楼飘浮着残余的雾气,冷冽的号角声中夹杂着早开的梅花。
仔细观察璇玑,发现其中隐藏着许多秘密和智慧,使我不禁回想起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贤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李峤(约645年-约713年),字巨山,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高宗时期宰相,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首句“人日与诸子登观星台”描绘了一幅全家人在正月初七这一天相聚观星的温馨画面。诗人与儿子们一起登上观星台,欣赏着美景,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第二句“百尺悬梯上,千门映日开”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观星台的高耸入云和城门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感。
第三、四句“山标天寿翠,江涌月明来”则进一步展现了观星台周边的美丽景色。山峦如天寿般翠绿,江水波光粼粼,仿佛带着明月的光芒流淌而来。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第五、六句“古戍流残雾,寒笳落早梅”则转入了对历史的回顾。古戍上的残雾在风中飘散,寒笳声中夹杂着早梅的香气。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感慨。
最后两句“璇玑看秘密,因忆古人才”则将主题引向了对古代贤才的怀念。璇玑象征着智慧和秘密,诗人通过观察璇玑中的奥秘,不禁想起了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贤才。这既是对古人智慧的赞叹,也是对自己后代的期望和期许。
整首诗以观星为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贤才的怀念之情。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