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闲宜落日,雪路认苔痕。
云起鹿鸣树,帘垂僧到门。
人间深壑见,石壁此峰尊。
一夜寒空月,凄清急暮猿。

【译文】

心闲时宜看落日,雪路上可辨苔痕。

云起树鸣,鹿群在树林中奔跑,寺门帘垂,僧人来敲门。

人间深处,深壑可见,石壁高耸,山峰尊大。

一夜寒空明月,凄清冷月下,猿猴急啼不停。

【注释】
宿上方寺:住宿在上方的寺庙。宿,住宿。上方寺,位于今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境内,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心闲:心态宁静,心境悠闲。
宜:适宜。
落日:夕阳西下。
雪路:积雪覆盖的道路。苔痕:苔藓的痕迹。
云起:云层涌动。
鹿鸣树:树木间传来鹿的叫声。
帘垂:窗帘下垂。
僧到门:僧人来到门前。
人间:指人世间。深壑:深深的山谷。
石壁:指岩石构成的墙壁。此峰尊:这山就像一座高山一样尊贵。
寒空:寒冷的天空。
凄清急暮猿:凄凉而悲切,黄昏时刻传来猿猴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相融合的五言律诗。诗人在游览上方寺时,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心闲宜落日”表达了诗人在闲暇之时观赏落日美景的心情。这里的“宜”字,既表现了诗人对落日景象的偏爱和欣赏,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悠闲。

“雪路认苔痕”描绘了雪花飘落在积雪道路上,留下痕迹的情景。这里,诗人用“雪路”和“苔痕”两个意象,巧妙地将季节变化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展现了冬季的独特美感。

第三句“云起鹿鸣树”则运用了想象,将云起时的鹿鸣声融入画面之中。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和谐,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随后,“帘垂僧到门”一句转换了视角,从外部世界的喧嚣转向内心的宁静。这里的“帘垂”暗示着夜晚的到来,而“僧到门”则暗示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认同与追求。

最后两句“人间深壑见,石壁此峰尊”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诗人以深邃的山谷和高大的山峰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境界和精神追求的高度认识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深入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