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遇终南客,期餐地胏云。
薜萝心自苦,湖海恨难云。
枯冢别已久,维桑信不闻。
一归乾泪血,即与世相分。
【注释】
时得本师和尚归粤信:时,时常;本师,对僧人的称呼;和尚,僧尼的通称。归粤信,指归广东的信函。
几遇终南客:几,几乎(表示不确定);终南客,终南山的隐者。终南多隐居之客。
期餐地胏云:期,希望;地胏,大地;云,云游;地胏云,指云游四方。
薜萝心自苦:薜萝,一种植物,常绿蔓生,有刺;心自苦,指内心困苦,这里指思念家乡的痛苦。
湖海恨难云:湖海,泛指江湖或四海、天涯。恨难云,指怀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难以言表。
枯冢别已久:枯冢,指荒废无人的坟墓。别已久,离别时间很长。
维桑信不闻:维桑,指桑榆,比喻晚景;信不闻,指听说不到或没有听说。
一归乾泪血:乾,干;泪血,泪水和鲜血,形容悲伤。
即与世相分:即,立即;相分,分别,这里指离开人世。
【赏析】
《宿钟离山房寄题》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写于王勃初至长安之时,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全诗以“归”字贯穿始终,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前途命运的忧惧之情。
首联“时得本师和尚归粤信”一句,表明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消息。这里的“本师”,指的是对自己有恩的老师;“和尚”,是对老师的尊称。这句诗表达了自己急切盼望老师消息的心情。在古代社会,师生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因此,学生对老师的消息总是充满期待和关切。
颔联“几遇终南客,期餐地胏云”两句,写自己多次遇见隐居终南山的隐者,希望与他们一起云游四海。这里的“几遇”表示几乎遇到了;“终南客”是指终南山上的隐者;“期餐”则表示希望能和他们一起云游四海,共度美好时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钦佩之情以及与他们结伴同行的愿望。
颈联“薜萝心自苦,湖海恨难云”两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苦楚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薜萝”指的是一种植物,象征着孤独和寂寞;“心自苦”则表示自己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忧愁。而“湖海恨难云”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痛苦的来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尾联“枯冢别已久,维桑信不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无限思念。这里的“枯冢”指的是荒废无人的坟墓,象征着凄凉和孤独;“别已久”则表示自己已经离开故乡很长时间了。而“维桑信不闻”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他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够听到关于故乡的消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于亲情的渴望。
尾联“一归乾泪血,即与世相分”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担忧和忧虑。这里的“乾泪血”形容诗人悲痛欲绝的心情;“即与世相分”则表示诗人将告别这个世界,与亲人和朋友永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人朋友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可能面临着某种困境或危险,需要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