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望烟波阔,登台气象高。
风声低雁翅,海色上僧袍。
红日当朝见,鲛人闻夜号。
平生有怀抱,行坐总成劳。
《登西台》
入望烟波阔,登台气象高。
风声低雁翅,海色上僧袍。
红日当朝见,鲛人闻夜号。
平生有怀抱,行坐总成劳。
注释:
登西台:登上西面的台。
入望烟波阔:指站在台上眺望远处的烟波浩渺。入望,指的是从高处往下看。烟波,泛指水面上的雾气和波纹。阔,宽广,辽阔。
登台气象高:登上台的气势显得非常高峻。气象,形容事物的气质或风度。
风声低雁翅:风吹动着大雁的翅膀发出的声音。
海色上僧袍:海水的颜色映照在僧侣的袍子上。
红日当朝见: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阳光灿烂地照耀大地。
鲛人闻夜号:传说中鲛人是水族生物,夜晚会发出鸣叫。
平生有怀抱:指一生都有抱负或者理想。怀抱,指心中的志向和抱负。
行坐总成劳:不管是行走还是坐着,总是感到劳累。总成劳,总是感到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人通过对西台的登望来抒发自己的壮志凌云之情以及内心的感慨。
首句“入望烟波阔”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眼前视野开阔的景象,烟波浩渺,给人一种宏大的视觉冲击感。
次句“登台气象高”,则是对首句景象的进一步展开,强调了诗人站在台上时,所感受到的高远、壮丽的气势。
三、四句“风声低雁翅,海色上僧袍”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大自然的景象与僧人的形象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氛围。
而最后两句“红日当朝见,鲛人闻夜号”则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展现了诗人的壮志凌云之情和内心的感慨。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