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凿真无力,逢迎已入心。
眼徒空处白,地是几时阴。
梅即能飘雪,霞先漫落金。
殷勤多自爱,肯受二毛侵。
【注释】耕凿:耕种和打井。入心:进入心里。眼徒:眼睛空荡。地是几时阴?地什么时候变阴?梅即能飘雪,霞先漫落金。梅树能飘落雪花,彩霞先映照在金色的阳光下。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世事的感慨。首联点出了诗人“逢迎”的心境,颔联描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而生出的感想;颈联则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美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忧虑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耕凿真无力,逢迎已入心。
眼徒空处白,地是几时阴。
梅即能飘雪,霞先漫落金。
殷勤多自爱,肯受二毛侵。
【注释】耕凿:耕种和打井。入心:进入心里。眼徒:眼睛空荡。地是几时阴?地什么时候变阴?梅即能飘雪,霞先漫落金。梅树能飘落雪花,彩霞先映照在金色的阳光下。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世事的感慨。首联点出了诗人“逢迎”的心境,颔联描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而生出的感想;颈联则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美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忧虑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诗句解析与译文: 夜: - 注释: 夜晚,时间背景。 - 译文: 夜晚,主人的城郭已经离开,柴门显得更高更远而闲适。 - 赏析: 这个简短的句子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静谧。 主人城郭去,柴门高更闲。 注释: 主人,泛指主人或主人所在的地区。城郭,古代城市周围的城墙。高,高大;闲,悠闲、不忙碌。 - 译文: 主人已离开,城郭变得遥远
宿千山龙泉寺 风华绝代,禅房花木深 1. 诗篇初读 - 诗句内容与寓意 - 五更风雨密,孤枕暗钟频 - 白日愁为客,青山不定身 - 涧响虫声杂,窗虚花气新 2. 译文对照 - 译文逐句详解 - 关键词解释 3. 诗歌赏析 - 自然美景描绘 - 禅意深远表达 - 诗意人生哲学反思 4. 文化背景 - 历史地位及建筑特色 - 龙泉寺在佛教中意义 - 千山风景与文化交融 5. 创作灵感 -
【诗句解读】: 1. 一旬谈笑里,万里别离中。——十天的交谈欢笑之中,万里之隔的分别。 2. 策马春山响,孤城旭日红。——策马奔驰在春天的山间,远处的城池在朝阳下显得分外耀眼。 3. 离杯归思满,分手客心同。——离别时酒杯中满是离愁,分别时客子的心情也和酒杯中的酒一样满溢。 4. 珍重千金铗,长歌使我逢。——珍重地收起价值千金的宝剑,长歌一曲让我在这旅途中再次相遇。 【译文】:
【注释】 丁酉:指天启七年,即公元1627年。 傍寺逢生日,趋庭忆往年:在寺庙里过生日(生辰),想起以前的日子。 既无酬下地,犹自戴皇天:既然不能报答天地的恩德,仍然像从前那样顶礼膜拜。 断戍荒烟合,孤城月悬:荒凉的边塞,烟雾缭绕,月光悬挂在孤独的城楼上。 珠海上,清切乱啼鹃:在珠海上,杜鹃鸟凄厉地鸣叫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天启七年(1627)农历八月十五日生日时写的。此诗以“逢”字起头
【注释】: 1.丁酉生日宿沈阳南塔寺其二:指诗人在丁酉年(7679)生日时住进沈阳的南塔寺。 2.儿女:指妻子儿女。 3.十年:诗人自比,十年来辛苦劳苦。 4.枯冢树:坟墓上的树木。 5.石梁:指石桥。 6.侍烛:点蜡烛。 7.悲天:感叹苍天。 8.幸依塞下:庆幸还能住在边关塞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丁酉年(7679)生日时住进沈阳南塔寺后所写的第二首诗。前两句说自己为子女操心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黑水沙边路,终宵对月明”,是说作者身居幽深的山中,与诸兄弟相会于黑水边的沙路上,直到深夜,对着明亮的月光畅谈心事。中间两联“我无青嶂梦,谁有向秋情”,则是说:自己没有像青嶂那样高远、壮阔的梦境,谁又能像我一样在秋天里满怀感伤之情呢?“塞草不成绿”“孤松亦作声”两句,则是说自己与诸兄弟相聚,共话平生,却只能听到远处的风声,而那塞草和孤松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晓发牛庄 - 释义:早晨出发到牛庄。 - 赏析:描述了清晨的出发,给人一种宁静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2. 发棹辞寒碛 - 释义:扬帆启程,离别寒冷的沙地。 - 赏析:描绘了告别艰难环境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依依不舍。 3. 扬舲起楫师 - 释义:扬帆起桨,作为旅伴。 - 赏析:表现了诗人对旅途伙伴的珍视,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支持。 4. 不关行处苦 - 释义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二 钟声犹傍寺,海气已惊心。 地是人间尽,云从此路深。 风波供旅思,岛屿忆秋林。 回首天山雪,何由寄一音。 注释: 1. 牛庄寺: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牛庄村内,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 2. 钟声犹傍寺:指寺庙的钟声仍然清晰地回荡在耳边。 3. 海气已惊心:海风吹来使人感到心惊胆战。 4. 地是人间尽:意思是这个地方已经到了世界的尽头
丁酉九日南还别剩师叔雁碛寒沙白,云峰野烧红。 风声皆向北,人意未离东。 锡振边尘落,书缄血泪空。 依依看寸晷,愁听暮天钟。 【注释】 1. 丁酉:古代干支纪年方法之一,“丁”是地支的第五位,“酉”是地支的第七位,合起来是第九个地支,所以叫“丁酉”。 2. 雁碛(suì):指沙漠,碛是沙石堆积的地方,也泛指沙漠。 3.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4. 锡振: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境内。 5.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每到无言处,频行望九霄。” 注释:每次到了无人说话的地方,就会不停地望向天空。 赏析:这里的“无言处”指的是没有言语可以表达的地方,可能是作者在感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而“望九霄”则表示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希望能够看到故乡的天空。 “中郎不可见,残爨自应烧。” 注释:我无法见到我的好友,只有残留的炊烟还在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诗,作者通过描写农事活动,表达了自己“苦相思”的情怀。 第一句“冬至移花候”,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十一月或十二月间,此时天气寒冷,植物进入休眠状态。而作者却在这个时候移栽花木,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诗人在这里以反常之笔突出了农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性格。 第二句“春当插柳时”,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人们开始忙着植树种树
【注释】 1. 筑堤:指修建堤坝。 2. 大块真劳我:指修筑堤坝是巨大的劳动,辛苦得要命。 3. 高天亦限人:指天地也限制了人。 4. 溪山千片石:形容山水之间有成千上万的石头。 5. 城郭朝(zhāo)春:指城市和城堡像早晨一样焕发生机。 6. 锄过坭痕滑:指锄草后泥土的痕迹变得光滑了。 7. 堆平月色匀:指堆土平整得像均匀的月光一样。 8. 古人还负担:指古人还要承受着劳动的负担。 9.
【注释】 略似苏公意:苏轼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句用东坡诗意。 无湖只有堤:没有湖只有堤。 水来拖素练:水涨时,波涛滚滚,如白练被拖曳。 日落卧长霓:夕阳西下,晚霞像一条长长的彩带。 辨土寻龙脉:辨认土壤,寻觅龙脉(风水上说龙脉是山脉的走向)。 扶筇听鸟啼:手执筇竹杖,侧耳聆听鸟声。 对人挥汗罢:面对他人,已无汗水。
【译文】 锹子乾坤广阔,阿师气宇低。 田地没有开大义,有路却作卑蹊。 白拂穿过树林容易,黄花照眼迷乱人。 旧时飞动的心意,寂寞地向畬坭。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描写的是一幅农村风光图。 “锹子乾坤阔”是说用锹子在宽阔的原野上筑起了堤防,这表现出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景象。 “无田开大义”是说没有田地的人开辟了大义,表现了农民为生活而努力拼搏的态度。 “有路作卑蹊”是说有了道路便可以走小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已分僧俗路,难爱浅深田: - 注释:已经划分了僧侣和普通人的路径,难以喜欢深浅不一的田地。 - 赏析:这里描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感受。在宗教与世俗之间,诗人感到一种难以割舍的矛盾,他既想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又不得不面对物质生活的现实需求。 2. 石破通山气,风吹入海烟: - 注释:石头被打破,可以感受到山间的气息;风吹进大海,带起了烟雾。 - 赏析
诗句逐句释义 1. 筑堤诗:此诗可能是指对某段历史的回顾或描述,其中“筑”可能指的是建造、建立或加固。 “堤”通常指的是用于防止洪水泛滥的人造堤坝或沟渠。 “诗”则指诗歌,这里指的是用文字创作的表达方式。 2. 蛟龙潜地骨:这里的“蛟龙”通常代表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有强大的力量和威严。 “潜地”可能意味着隐藏或深藏,而“骨”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坚硬或坚强的部分,如龙的身体。 3. 钟磬任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