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移花候,春当插柳时。
斫柴徐计颗,得米已堪炊。
海色归新圃,风声聚乱枝。
少年贫贱早,生计苦相思。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诗,作者通过描写农事活动,表达了自己“苦相思”的情怀。

第一句“冬至移花候”,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十一月或十二月间,此时天气寒冷,植物进入休眠状态。而作者却在这个时候移栽花木,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诗人在这里以反常之笔突出了农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性格。

第二句“春当插柳时”,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人们开始忙着植树种树,而作者却在这个时候才想到要插柳,可见其勤劳的程度。

第三句“斫柴徐计颗”,这里的“斫”是砍的意思,“颗”是树木的一段,用来比喻树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砍伐树木需要慢慢来,不能着急,否则会砍伤自己。这反映了农民对劳动的重视和认真态度。

第四句“得米已堪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有了足够的粮食可以用来做饭了。这反映了农民的生活逐渐好转,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五句“海色归新圃”,大海的颜色回归到了新圃(即农田)之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海的水流入了农田,滋润了土地,使得农田变得肥沃起来。这反映了农民对大自然的依赖和尊重。

第六句“风声聚乱枝”,风的声音汇聚在杂乱的树枝上,这里用风声比喻人们的议论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的议论声都集中在这些杂乱的树枝上,说明人们的议论都是针对这些事情的。这反映了社会的风气和舆论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七句“少年贫贱早”,少年时期就经历了贫穷和困苦,早早地就承担起了生活的重负。这句话中的“贫贱”指的是贫穷和低微,“早”指的是早早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年少的时候就经历了贫穷和困苦,早早地就承担起了生活的重任。这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早年生活的回忆和感慨。

最后一句“生计苦相思”,生计是指生活来源和生存方式,“相思”指思念之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为了生计而苦苦思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风气和舆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