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似苏公意,无湖只有堤。
水来拖素练,日落卧长霓。
辨土寻龙脉,扶筇听鸟啼。
对人挥汗罢,潇洒在鸡栖。
【注释】
略似苏公意:苏轼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句用东坡诗意。
无湖只有堤:没有湖只有堤。
水来拖素练:水涨时,波涛滚滚,如白练被拖曳。
日落卧长霓:夕阳西下,晚霞像一条长长的彩带。
辨土寻龙脉:辨认土壤,寻觅龙脉(风水上说龙脉是山脉的走向)。
扶筇听鸟啼:手执筇竹杖,侧耳聆听鸟声。
对人挥汗罢:面对他人,已无汗水。
潇洒在鸡栖:自在悠闲的样子。
【赏析】
《筑堤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此诗写于他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兼署重庆府事期间。当时正逢夏秋之交,暴雨连绵,江水暴涨,杨慎便写了这首《筑堤诗》,以抒其忧民之心。
首联点明题旨,说明修堤是迫不得已的事。“略似苏公意”,苏轼曾为黄州筑外城,并修了护城河。但洪水一至,便冲垮了城墙和护城河。苏轼为此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抒发他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杨慎在这里借用东坡词意,说自己修堤也是出于无奈,与苏轼当年一样。不过,他并没有完全沉湎于过去,而是从现实出发,想通过修堤减轻洪灾的危害。这两句是说,我修堤的目的,是想挡住洪水,减少灾害。
颔联是写雨后的情景。雨过天晴,波涛滚滚,水浪如练,阳光灿烂。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汹涌的江流比作白色的练带,把晚霞比作长长的彩带,形象生动而鲜明。
颈联是写自己的行动。面对滔滔江水,他手执筇竹杖,侧耳倾听鸟儿的鸣叫声。他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这里的“辨土寻龙脉”四字是关键,它表明作者在修堤之前,先要辨别土壤,寻找龙脉。这是为了了解地形地貌,以便更好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同时,这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
尾联是写自己的心情。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完成了筑堤的任务。这时,他才觉得一身轻松,心情舒畅。他站在堤上俯瞰着下面的河流,想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不由得心中欢喜。最后两句是说,我现在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了,不再为别人操心。这里的“挥手”二字,既表现了他的豪迈气概,也反映了他的豁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