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逐晨鸡去,相将甲马还。
去如愁故国,忙亦累名山。
云势宜长夜,峰皱失旧颜。
溪光兼树影,疑惑不能删。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是考查诗歌内容和主旨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注意结合上下文,把握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理解注释中涉及的典故。
第一句“宝积寺”,点明地点;“又逐晨鸡去,相将甲马还”,写诗人在寺庙中与和尚一起晨练的情景。“又”字,写出诗人对这平常之事的珍视之情,突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
第二句“去如愁故国,忙亦累名山”,写诗人离开宝积寺,就像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故乡一样,心里十分难过。“忙亦累名山”,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以及远离故土时内心的惆怅和不安。
第三句“云势宜长夜,峰皱失旧颜”。写宝积寺周围的景色。“夜幕降临,云雾缭绕,山峦叠嶂,宛如一幅水墨画。”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峰比作人的脸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宝积山的雄伟壮丽。“峰皱失旧颜”一句中的“皱”字,既写出了山的险峻,也写出了山的秀美。
尾联“溪光兼树影,疑惑不能删”,写诗人站在山顶,看到山下的溪水和树木的影子。“疑”字,写出了诗人的迷惑不解之感。“溪光”“树影”,是实景,但它们在诗人眼中却显得如此美丽,仿佛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答案】
示例:宝积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距成都100多公里。宝积寺建于唐代,初称大圣慈恩寺,唐僖宗时改名为“法藏寺”。
“又逐晨鸡去,相将甲马还”,起首两句写僧人晨练的情形。“又”字,写出对这平常之事的珍视之情,突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之心。
“去如愁故国,忙亦累名山”,以夸张的手法来写诗人离别宝积寺的感受。“去”字,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忧愁心情。“忙”字,写出了诗人对名山的留恋之情,表现出诗人对名山的喜爱之意。
“云势宜长夜,峰皱失旧颜”,以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宝积山的雄伟壮丽。“云势宜长夜”,“云势”指云雾缭绕的景象,“长夜”指漫长的夜晚,用此来形容宝积山的美丽壮观。“峰皱失旧颜”,“峰皱”指山峰的轮廓起伏不定,“失旧颜”形容山峰失去了往日的样子,用此来形容宝积山的变化之大。
“溪光兼树影,疑惑不能删”,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溪水和树影比作人的影子,写出了诗人在山上看到的美景。“溪光”指溪水的光芒,“树影”指树木的影子,用此来形容宝积山上的景色之美。“疑惑不能删”意思是说诗人无法删除眼前的美景,用此来强调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