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千古在名亭,此道何人共倚棂。
芳树绿深疑洒血,长天白尽感寒星。
香绡易剥蒸龙脑,冷露难禁怯鹤形。
最喜健儿归手泽,依然夕膳荐馀馨。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通过描写夕阳下亭子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因心千古在名亭,此道何人共倚棂。
- “因心”可能是指诗人的内心世界。
- “千古”表示时间的长久,暗示诗人的思绪穿越历史长河。
- “名亭”指的是有名的亭子,这里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
- “此道”可能是指一种境界或者人生的道理。
- “何人共倚棂”表示没有人能够和诗人一起分享这种境界或者道理。
- 芳树绿深疑洒血,长天白尽感寒星。
- “芳树”指美丽的树木。
- “绿深”表示树木长得非常茂盛。
- “疑洒血”可能是因为树叶的颜色或形状看起来像是血液一样鲜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寒星”可能是指天空中明亮的星星,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香绡易剥蒸龙脑,冷露难禁怯鹤形。
- “香绡”可能是指丝绸等柔软的布料。
- “易剥”表示很容易就能剥下来。
- “蒸龙脑”可能是指某种香料的味道,龙脑通常有清凉的味道。
- “冷露难禁怯鹤形”可能是指露水很冷,让人感到害怕。
- 最喜健儿归手泽,依然夕膳荐馀馨。
- “健儿”可能是指强壮的年轻人或者是英勇的人。
- “手泽”可能是指手上的泥土或者是手上沾有的东西。
- “夕膳”可能是指晚上的食物或者是晚餐。
- “荐馀馨”表示食物散发出诱人的味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的名亭景色,以及诗人对于这个场景的感受。诗中的“芳树”、“寒星”、“鹤形”等词语都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个场景的情感,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