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璞无因惹刖愁,眼穿层縠笑神州。
能言此道霜消鬓,不见闲时月满楼。
泥絮岂堪支古调,云林何用梦沧洲。
三岩松柏年年绿,一任流澌滑石头。

【注释】

己酉:宋神宗熙宁三年,作者此时在杭州。本师:指佛经。天老人:佛教用语,指佛法。二诗:指《送澹西堂下海幢兼寄示无》和《无次韵恭和》。澹西堂:即澹台子羽的住所。澹台子羽曾住此。下海幢:指《无次韵恭和》中的“下海幢”句。寄示无:指《无次韵恭和》中的“无”字,这里应是作者自己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澹台子羽写的两首诗所作的题跋。《东坡先生集》中只有这首跋文,而这两首诗已经失传了。东坡先生对澹台子羽有极高的评价,称他是佛门之龙象,并认为他与张伯端、吕洞宾等人一样,可以称为一代宗师。因此,东坡先生为澹台子羽写下这两首诗作为赠序,以示庆贺。东坡先生对佛学有着深厚的修养,他写的文章也常常流露出对禅宗的兴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咏禅诗,它赞美澹台子羽的禅功高深,同时寄托了东坡先生自己对佛学的向往之情。

首联“楚璞无因惹刖愁,眼穿层縠笑神州”。“楚璞”,楚地的宝玉,比喻澹台子羽。“刖愁”,被砍去一足而感到的悲痛。“眼穿层縠”,形容眼睛穿透层层波纹而看到的景象。“神州”,指中国。这两句说,因为澹台子羽的佛功太高深,所以连砍掉脚的痛苦都没有,只是笑着看中国大地。

颔联“能言此道霜消鬓,不见闲时月满楼”。“能言”,能够说出或表达。“此道”,指佛教。“霜消鬓”,比喻佛理已经消融人的烦恼。“闲时月满楼”,意谓只有在闲适的时候才能看到月亮圆满。这两句说,因为澹台子羽的佛功太高深,所以连人世间的种种烦恼都融化掉了,只有在闲适的时候才能看到月亮圆满。

颈联“泥絮岂堪支古调,云林何用梦沧洲”。“泥絮”,指泥土上的浮萍。“古调”,指古代的音乐。“云林”,指山间的树林。“沧洲”,指大海。这两句说,泥上的浮萍怎能支撑起古代的音乐,云间的树林又怎么能让人梦见大海?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失望之情。

尾联“三岩松柏年年绿,一任流澌滑石头”。三岩,指石室寺三岩。“绿”,指松柏长青。“流澌”,指水流。这两句说,石室寺三岩里的松柏每年都保持着长青,而海水却不断侵蚀着山石。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的无奈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