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月磨冰绝点埃,无端却下谪仙台。
何曾富贵能收拾,止有烟云共往来。
雪屋未寒先欲冷,玉簪凋罢始当开。
铅华洗尽无工力,漫对江城意莫裁。
白海棠予素未之见甲寅八月寓金陵入高座寺一见之复从徐公辅江城阁一见偶作是诗
琢月磨冰绝点埃,无端却下谪仙台。
何曾富贵能收拾,止有烟云共往来。
雪屋未寒先欲冷,玉簪凋罢始当开。
铅华洗尽无工力,漫对江城意莫裁。
注释:
琢月磨冰:形容月亮如玉,打磨得晶莹剔透。绝点埃:形容洁白无瑕。谪仙台: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指高峻的山峰。
何曾富贵能收拾:表示曾经拥有过富贵但最终被失去。止有烟云共往来:只与烟雾和云气相伴。
雪屋未寒先欲冷:指冬天还未到来,就感到寒冷。玉簪凋罢始当开:比喻事物到了衰败时才显示出美。铅华洗尽无工力:意思是说没有修饰的铅华,也就没有了修饰的工巧之力。江城意莫裁:在江城中的意思,也就是在江边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金陵见到白海棠后所作。诗人以拟人手法描绘了白海棠的形象。白海棠的花朵洁白如玉,如同精心琢磨的玉石一样,晶莹剔透;它静静地生长在高峻的山峰之间,仿佛是在山巅之上的一座仙人居住之所。然而,尽管这样高贵的花朵存在,却无法抵挡住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侵蚀。它的美丽似乎只在短暂的瞬间得以展现,一旦凋谢,就会迅速失去原有的光彩。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他通过对白海棠的赞美,也隐喻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体现在他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更体现在他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上。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人生哲理和历史感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