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骊珠已尽收,华轩喜得接风流。
高怀愈觉文光远,标致空宜岭月秋。
酒入花田潮正满,迹当奇甸赋能酬。
联舫况有词林客,三笑山门话未休。
【注释】
沧海骊珠已尽收:海中有骊山的珍珠已被人取走了。骊山,传说中产玉的山,这里借指珠宝。
华轩喜得接风流:华美的车驾高兴地迎娶了有才情的佳人。华轩,华丽的车子。
高怀愈觉文光远:高雅的情怀越觉得文章的文采越显得远大。
标致空宜岭月秋:美好的容貌只能与秋天的山岭明月相配。
酒入花田潮正满:美酒流入花田时,潮水也正好涨到满溢。
迹当奇甸赋能酬:足迹应该留在哪里,就应给予那里的人民以援助和报答。
联舫况有词林客:还有像游船一样连在一起的词人。
三笑山门话未休:他们三个在山门前笑着交谈,没有停止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沧海骊珠”自比,把“沧海骊珠”比喻为“喜梦”,以“华轩”比喻自己,将“喜梦”比作“学士”和“赵铁源典闱见”,并称“接风流”。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将“喜”比作“岭月秋”,将“学士”和“赵铁源典闱见”比作“词林客”,将“华轩”比作“能酬”,使诗句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
首句写喜梦,是说喜梦就像沧海中的骊山之珠被人们取走一样,而如今喜梦又回到了身边,并且得到了众人的喜爱,所以用“喜”字来表达喜悦的心情;次句写喜梦,是说喜梦的文采远超过其他作品,所以用“文光远”来形容喜梦;第三句写喜梦,是说喜梦的美貌只能与秋天的山岭明月相配,所以用“标致”来描述喜梦;第四句写喜梦,是说喜梦的美名已经传到了远方,因此用“岭月秋”来形容喜梦。这四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喜梦的特点。
接着诗人又进一步描写了喜梦。他首先以“酒”来象征喜梦,因为“酒入花田潮正满”一句中,“花田”一词既形容了美丽的女子,也形容了喜梦。同时,“酒入”二字又表明了喜梦的美妙之处,它如同美酒般让人陶醉。接着诗人又以“迹”来象征喜梦。因为“迹当奇甸赋能酬”一句中,“奇甸”一词既形容了壮丽的风景,也形容了喜梦。同时,“迹当”二字又表明了喜梦的价值,它就如同足迹一般,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诗人以“联舫”来象征喜梦。因为“联舫况有词林客”一句中,“词林客”一词既指代了文人墨客,也指代了喜梦。同时,“联舫”二字又表明了喜梦的地位,它就如同游船一样,与其他文人墨客相互连接着。这四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喜梦的形象。
最后两句则是对全诗的总评。诗人首先以“三笑山门话未休”来概括全文,意思是说喜梦与学士、赵铁源典闱见三人一起在山门前欢聚一堂,畅谈不已,场面非常热闹。接着诗人又以“未休”来强调这种欢乐的场景不会结束,意味着喜梦与学士等人之间的友谊将会长久持续下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喜梦和学士等人之间深厚情谊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