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茅屋见霜花,疑鹤疑云影自差。
蝶去昨宵春雨急,客来今日暮烟斜。
韵从堕月追姑射,香似随船隔绛纱。
短笛一声山数点,不胜幽思对虾蟆。
【译文】
江边见到梨花树,
江头茅屋见霜花,疑鹤疑云影自差。
蝶去昨宵春雨急,客来今日暮烟斜。
韵从堕月追姑射,香似随船隔绛纱。
短笛一声山数点,不胜幽思对虾蟆。
注释:
- 江边见梨花一树(注释:在江边的梨花树下)
- 江头茅屋见霜花(注释:在江头的茅草屋上看到了霜)
- 疑鹤疑云影自差(注释:像是白鹤和云朵的影子)
- 蝶去昨宵春雨急,客来今日暮烟斜(注释:昨晚的春雨急促,今天傍晚的烟雾斜斜地飘散)
- 韵从堕月追姑射(注释: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如同追逐着月亮的嫦娥仙子)
- 香似随船隔绛纱(注释:香气仿佛随着船儿穿过了红色的丝纱)
- 短笛一声山数点(注释:一阵短笛声,仿佛有数点山峦在响应)
- 不胜幽思对虾蟆(注释:我无法抑制住深深的思念,只能对着小蛤蟆倾诉我的心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诗人情感交织的诗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自然景观的瞬间之美,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种美融入诗中,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江边见梨花一树”,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江”和“梨花”不仅指代具体的景物,更是诗人心境的象征。江边的梨花树,如同一位优雅的仙子,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里的“一树”二字,既表现了梨花的数量,也暗示了其繁盛之态。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江头茅屋见霜花,疑鹤疑云影自差。”这句诗进一步扩展了前两句的景象。在江头上,诗人发现了一片茅屋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花。这霜花宛如仙境中的精灵,洁白无瑕,令人心生敬畏。诗人站在江边,抬头望去,只见那茅屋之上,仿佛有白鹤翱翔,又仿佛云雾缭绕。这些想象丰富而奇特的画面,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两句“短笛一声山数点,不胜幽思对虾蟆。”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手持短笛,轻轻吹奏,发出清脆的声音。这声音似乎触动了山谷中的群山,山峦仿佛被激发起来,纷纷回应着短笛的旋律。此时,诗人的心情变得异常复杂,他对着身边的小蛤蟆倾诉着自己的心事。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世界。诗人借助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和美好,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