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关犹是太平关,洸口英州万仞山。
乱后故人为政好,眼前商旅觉心闲。
彤云欲定鸡催晓,紫气飘馀鹤带还。
乞食霜须予过此,箫声原不落人间。
【译文】
榷关还是太平关,洸口英州万仞山。
乱世中故人为政好,眼前商旅觉心闲。
彤云欲定鸡催晓,紫气飘余鹤带还。
乞食霜须过此,箫声原不落人间。
【注释】
过浛光厂寄李谦庵太守:过浛光厂是作者的住所。谦庵,即李谦庵,字子仪,号澹庵,江西南昌人。
榷关犹是太平关,洸口英州万仞山。乱后故人为政好,眼前商旅觉心闲。
彤云欲定鸡催晓,紫气飘馀鹤带还。乞食霜须予过此,箫声原不落人间。
【赏析】
《过浛光厂寄李谦庵太守》。诗人自序:“浛光者,吾家之宅也。去岁,余寓居浛光厂,而李子仪亦寓于此。今又来矣。”诗题“过浛光厂”,应指寓居浛光厂之事。浛光,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赣江支流丰城河上。
“榷关”句:意思是说浛光县榷关仍然像太平时期一样,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
“乱后”二句:意思是说乱世中,李子仪为政很好。“乱后”,当指元末民变以后。当时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只有李子仪能安民治国,所以诗人说他为政很好。
“彤云”二句:意思是说天将亮时,鸡叫了;天还没有亮时,天上的紫气已飘散殆尽。这里写天气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
“乞食”二句:意思是说诗人来到这个地方,向老百姓讨点饭吃。“霜须”,即霜白的胡须,形容年老。“乞食”,指打零工或做雇工。
“箫声”二句:意思是说箫声原来不是从人间传出来的,而是从天上传来的。
全诗前四句写诗人自己来到浛光县,与李子仪相会的情景。五、六句写诗人对李子仪治理浛光县的感想。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浛光县后的生活情况。
全诗语言通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