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砺高天府,簪缨显将星。
祥光冲剑上,神气压云平。
喷薄空千里,驱驰肃万灵。
烟消铜柱国,月满尉陀城。
妙略韬钤秘,风流翰墨馨。
紫庭尊节制,绿发重经营。
地轴如车转,天河似槊横。
葳蕤云物丽,想像瑞烟升。
玉海寒吹静,金门夜舞轻。
既看云作锦,还倚玉为屏。
雨露先文德,干旌合至诚。
凌烟腾卫霍,涷蕊傲霜冰。
庙算师黄石,英才诞白精。
鹫峰原有嘱,莲域岂无情。
宝树频衔鹤,春光会啭莺。
诸天齐福力,四海集威名。
佛地珠还朗,波旬钺可惊。
彭篯谁得似,丹井缕烟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宏大的画卷,通过描绘各种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与关怀。
诗的前两句“寿公洁尚总戎,带砺高天府”,表达了作者对寿公(即武则天)的敬仰和赞美之情。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时期被誉为“天授神功,地载神略”,她的才能和品德都值得赞扬和崇敬。同时,“带砺高天府”也寓意着武则天的功绩如同带子磨砺、剑刃锋利一样,高耸入云,难以比拟。
第三句“簪缨显将星”,则描绘了武则天身边人才济济的景象。这里的“簪缨”指的是古代贵族的装束,象征着尊贵;而“将星”则是指英勇善战的将领,代表着忠诚和勇敢。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武则天身边人才的钦佩之情。
第四句“祥光冲剑上,神气压云平”,描绘了武则天威仪凛然的形象。这里的“祥光”指的是吉祥的光芒,象征着好运和福气;“剑上”则是指武则天手中所持之剑,象征着权力和威严。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武则天威仪凛然、英明果断的形象赞美之情。
第五至七句“喷薄空千里,驱驰肃万灵,烟消铜柱国,月满尉陀城”,则是描绘了武则天征战四方的壮丽场景。这里的“喷薄”指的是气势磅礴,如同喷发的火山;“驱驰”则是指奔驰疾走,象征着英勇善战;“肃万灵”则是指震慑敌人,使敌人闻风丧胆。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武则天英勇善战、威震四方的赞叹之情。
第八句“妙略韬钤秘,风流翰墨馨”,则赞美了武则天的文采和智慧。这里的“妙略”指的是巧妙的策略;“韬钤”则是指隐藏的智慧;“翰墨”则是指文学艺术。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武则天文采出众、智慧深邃的赞美之情。
第九至十四句则描绘了武则天统治下的繁荣景象。这里的“紫庭尊节制”,意味着武则天以紫禁城里的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尊崇自己的权威和地位;“绿发重经营”则是指武则天晚年仍然勤奋治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四句“地轴如车转,天河似槊横,葳蕤云物丽,想像瑞烟升”,则是以神话传说的方式,赞美了武则天的统治如同天地转动一般,永恒不变。这里的“地轴”、“天河”、“葳蕤云物”等意象,都是用来比喻武则天统治的辉煌和伟大。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武则天统治美好、永恒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武则天的赞美和描绘,展现了她卓越的智慧、英勇的气概、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