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鸟投深林,千群竞相逐。
始知鸟雀心,亦不事孤独。
朝引出郊原,暮引归空谷。
秋叫秋霜寒,春鸣春草绿。
谁云乞野人,一块果天福。
谁嗟白额鱼,却为豫且辱。
荣辱宁几何,一身苦不足。
但食沙边鱼,莫啄田中粟。
粟本人所争,争心起倾覆。
一旦布网罗,却同鱼与肉。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鸟儿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写鸟儿的生活,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第一句“一鸟投深林,千群竞相逐。”描述了一只鸟儿投入深林中,其他众多的鸟儿争相追逐的景象。这里,“竞”字表现了众鸟争相追逐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二句“始知鸟雀心,亦不事孤独。”则是诗人对于鸟儿们不单独生存的理解和感慨。这里的“鸟雀心”可以理解为鸟儿们的集体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生命团结互助精神的赞赏。

第三句“朝引出郊原,暮引归空谷。”描述了鸟儿们在清晨和傍晚时的活动情景。这里的“出”、“引”字,生动地描绘出了鸟儿们活泼、自由的形象。

第四句“秋叫秋霜寒,春鸣春草绿。”则描绘了鸟儿在不同的季节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里的“叫”、“鸣”字,不仅描述了鸟儿的声音,也反映了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至八句则是对鸟儿生活的描述和感悟。诗人通过对鸟儿生活细节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这些诗句都充满了哲理,让人深思。

最后两句“粟本人所争,争心起倾覆。”和“但食沙边鱼,莫啄田中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理解。这里的“争”、“啄”字,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类与自然的斗争和冲突。而最后的“却同鱼与肉”,则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本质区别。

这首诗通过对鸟儿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我们理解人生的重要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