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年年傍社归,春来争讶羽毛非。
不经乳穴移仙骨,似剪齐纨作舞衣。
已化玉钗空怅望,未消红缕故依稀。
月明昨夜风帘动,惊起还随白练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白燕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描绘了一只飞翔在天空中的白燕,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海国年年傍社归,春来争讶羽毛非。
海国的燕子每年都回到家乡,但春天到来时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它们的羽毛已经改变。这里的“傍社”是指燕子每年都会回来筑巢的地方。不经乳穴移仙骨,似剪齐纨作舞衣。
这些燕子似乎经过了一个神奇的过程,它们的身体被赋予了仙骨,就像是被剪裁出来的丝织品一样美丽。这里的“乳穴”是指燕子的产卵处,而“齐纨”则是一种轻薄的丝绸。已化玉钗空怅望,未消红缕故依稀。
这些燕子已经被变成了玉钗的形状,让人感到空幻和惆怅;同时,那些仍然残留在羽毛上的红色丝线依然隐约可见。这里的“玉钗”和“红缕”都是用来比喻燕子的形态和特征。月明昨夜风帘动,惊起还随白练飞。
当月亮明亮的夜晚,风轻轻地吹动着窗帘时,这些燕子被惊醒了;它们就像跟随白色的绸带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这里的“白练”也是用来比喻燕子飞翔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燕子的美丽和神秘。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燕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怀念。这种对生命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