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鞭无地候巾车,逸老编中识面初。
露冕犹闻下江汉,云山谁与画衡庐。
青槐古柏京尘远,寒日西风宰树疏。
莫向方岩诵哀些,竹林回首正欷歔。
【注释】
方石:指方岳的字。季父:对父亲的称呼,这里指其叔父。逸老:指方岳的父亲方逸。宝庆:即宋理宗年号,公元1225-1260年。致仕:告老还乡。次:韵词,同“拟”。
执鞭(zhé pán):拿着马缰绳驱赶马匹。无地:没有地方,比喻无所作为。候巾车:等待轿子。巾车:旧时官员坐的车。下江汉:到江汉一带去。下江汉,泛指长江以北。云山:指庐山。衡庐: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名。青槐:青色的槐树。古柏:古槐。京尘:京城里的尘土。寒日西风:寒冷的天气和萧瑟的秋风。宰树:宰树即砍伐树木,喻杀身。方岩:山名,在今江西南昌附近。竹林:指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中所写的竹林。
【赏析】
此诗为酬赠之作。诗人与方岳是朋友,曾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后两人各奔四方,久别重逢,遂有此作。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寓于景之中。
首联“执鞭无地候巾车,逸老编中识面初”,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对友人的崇敬之情。“执鞭”是旧时侍从、执事之臣所持的鞭子,用来驱马,这里借指做官。“无地”是谦辞,表示没有地方可以效劳的意思。“候巾车”是说等待乘舆。“逸老”指方岳的父亲方逸,字逸老,方岳称其父有逸人风骨。“编中”是指方岳编修国史时的官职。“识面初”是说认识他当初还是个年轻人。“识面”即见面,“初”是开始之意。这两句是说自己对方岳的尊敬,是因为知道他年轻就很有才华和见识了。
颔联上句“露冕犹闻下江汉,云山谁与画衡庐。”意思是虽然已经退休,仍然听到朝廷的消息,知道朝廷还在用人。“露冕”是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这里用来形容官场的浮沉不定。“下江汉”即下江南,这里是说朝廷在江汉地区还有用人消息。这两句的意思是,尽管我现在已经退休,但还能听到朝廷的消息;而那些像庐山一样的高山大川,又有谁能画出它的形象来呢?“露冕”是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这里用来形容官场的浮沉不定。“下江汉”即下江南,这里是说朝廷在江汉地区还有用人消息。这两句的意思是,尽管我现在已经退休,但还能听到朝廷的消息;而那些像庐山一样的高山大川,又有谁能画出它的形象来呢?
颈联“青槐古柏京尘远,寒日西风宰树疏。”“青槐”是青色的槐树,“古柏”是青色的柏树,都是古人常用的典故。“京尘”是京城里的尘土,这里代指官场。“寒日西风”是说冷飕飕的秋风吹着,这是秋天的景象,也象征着作者当时的处境——已离开朝廷,退隐山林。“宰树”即“砍伐树木”,“宰”通“砍”。这两句意思是,京都的尘土早已远离,现在只有冷清的秋风在吹动,而那些砍伐树木的人也已不在了。作者此时已离开朝廷,退隐山林,所以用“宰树”来暗喻自己。
尾联“莫向方岩诵哀些,竹林回首正欷歔。”意思是不要说在山间岩壁上吟咏哀悼的话语,回头看看那竹林,不禁流下眼泪来。“方岩”是山名,在今江西南昌附近。“莫向”就是不要说的意思。“诵哀些”是说吟咏哀悼的话语。作者因退隐山林而感到悲伤,所以不说这些话语。“竹林回首正欷歔”意思是回头看看那竹林,不禁泪流满面。这两句是说,不要说在山间岩壁上吟咏哀悼的话语,回头看看那竹林,不禁流下眼泪来。
这首七律写得十分含蓄委婉,不直接表露感情,而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首联以夸张的手法写自己对方岳的崇敬,既表现了对友人的敬重,又表明自己愿意为他效劳的心情;颔联借方岳当年才气横溢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对方岳的敬爱之情;颈联则运用典故,借物抒怀;尾联则用典语表达了自己的悲凉心情。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流畅,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