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质嘉鱼又鲫肌,从来物类有相疑。
纤鳞俨带三江色,巨口都将一字移。
张翰此时成独笑,陆佃当日未曾知。
蘼芜杜若参差地,更在诗人细入思。
注释:
- 予既赋京城见鲈有晓之者曰此名大口鱼北州素有似鲈而实非也昔人谓蟛蜞为蟹予何以异焉乃叠前韵:我刚刚在京城看到一种叫鲈的地方官,他告诉我这是大口鱼,但是我知道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鲈。古人曾说,蟛蜞是蟹,我怎么会对此有所怀疑呢?所以我决定用这首诗来表达我的疑惑。
- 鲤质嘉鱼又鲫肌,从来物类有相疑:鲤鱼的肉质鲜美,鲫鱼的身体肌肉丰满。自古以来,人们对各种事物都存在疑问和困惑。
- 纤鳞俨带三江色,巨口都将一字移:细长的鳞片宛如带着三江的水色,巨大的嘴巴仿佛能够移动一字。
- 张翰此时成独笑,陆佃当日未曾知:唐代诗人张翰曾经因为看到美丽的景色而流连忘返,独自发笑;宋代学者陆佃也曾对这种美景感到惊奇,但却从未听说过。
- 蘼芜杜若参差地,更在诗人细入思:蘼芜和杜若这两种植物参差不齐地生长着,它们的美丽让人不禁细细品味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大口鱼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万物的感慨与思考。诗人以大口鱼为例,通过其形态、颜色、大小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妙。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古人的记载和自己的观察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大口鱼的独特之处。此外,诗人还将大口鱼与其他植物相比,强调了它们的美感和价值,使整首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在创作手法上,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大口鱼以人的情感和思想。这使得读者在欣赏大口鱼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诗歌中还运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意象和典故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背景。例如,“张翰成独笑”这一典故既体现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佩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大口鱼的独特见解。而“陆佃当日未曾知”则暗示了大口鱼并非只有古人知道,也提醒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领域。
这首诗通过对大口鱼的描绘和思考,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还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