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此日正清秋,前去重阳只两筹。
酒盏不随元亮后,菊花先插紫微头。
国恩宠报延三世,家学真传自九丘。
杖履造朝今未论,百年诗会要公酬。

九月七日东园先生寿七十三诗以祝之

东园此日正清秋,前去重阳只两筹。

酒盏不随元亮后,菊花先插紫微头。

国恩宠报延三世,家学真传自九丘。

杖履造朝今未论,百年诗会要公酬。

【注释】:

  1. 九月七日:即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2. 东园先生:指李泌。李泌在唐玄宗时为翰林学士,封东园(李氏的别称)先生,故称。
  3.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代以九为阳数。
  4. 元亮:陶渊明字,曾隐居彭泽,自称五柳先生,后人称其为五柳先生。
  5. 紫微头:指皇帝的官帽。
  6. 国恩:朝廷的恩惠。
  7. 家学:家族的学问。
  8. 九丘:传说中尧舜禹时代九州的土地神,这里代指李泌的家乡。
  9. 杖履:古时官员上朝时手拄的手杖和脚踏的鞋子,这里代指官员。
  10. 百年:一生,一辈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给他的好友、曾任东宫属官的李泌所作的寿诗。李泌是唐代名相,他一生勤于政事,深得唐太宗赏识,又得到玄宗的重用,对国家有重大贡献。公元757年(天宝六载),安史之乱爆发,李泌因受肃宗重用,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宰相等职,对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受到朝廷的宠信与嘉奖。公元762年(至德二载),杜甫在成都草堂病危,当时李泌已去世多年,杜甫就写了这首《九日》诗来祝贺他的生日。
    首句“东园此日正清秋”写重阳节这天正是秋天,一个美好的节日。“前去重阳只两筹”,意思是说重阳节过后还有两天,也就是从重阳节那天算起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这表示了时间的推移。
    次句“酒盏不随元亮后”,“元亮”是指陶渊明,因为陶渊明在彭泽县当县令的时候,拒绝接受郡守送来的礼物和钱财,于是辞官归田园居,所以人们常以“元亮”作为归隐的代名词,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喝的酒壶不跟着元亮一起离开官场回家种地去了。这里运用了典出和借代的修辞方法。
    第三句“菊花先插紫微头”中的“紫微”是指皇宫,这里代指皇帝,意思是说:菊花最先被栽到了皇帝的头上(即戴在了皇帝的帽子上)。这个诗句是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是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曾在晋武帝司马炎手下做过官,后来因为厌倦官场而辞官归隐,他晚年住在东篱之下种菊,过着闲适的生活,所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隐士高洁的生活。
    第四句“国恩宠报延三世”,意思是朝廷的恩德延续了好几代人。这是对李泌一生勤政爱民功绩的认可。
    第五句“家学真传自九丘”中的“九丘”是指传说中的九州土地神,这里代指李泌的家乡。意思是说:家学真传自九丘。这里的“家学”是指家族的学问和家风传统。这句话表明李泌的家族传统和家学得到了真正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第六句“杖履造朝今未论”,意思是说现在还没有论到我李泌如何去治理国家的问题。这是说李泌还没有被推举出来任用,也就是说他还没有被提拔起来。
    第七句“百年诗会要公酬”,意思是说一百年的诗歌盛会都要请李泌来参加并给他酬劳。这是说李泌的才华和贡献将会得到大家的赞赏和推崇。
    全诗通过对重阳节、菊花、酒壶、紫微等自然现象和历史典故的描绘和引用,表达了对李泌一生勤政爱民功绩的认可和赞誉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杜甫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关心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