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停双红烛,照此清夜阑。
主人为无寐,佳客得尽欢。
玉虫落金钗,绛蜡萦铜盘。
愿言四座光,昭我一寸丹。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名作。诗中“停停”指双烛光闪烁不停,“玉虫落金钗”,指烛光映照在女子头上,如玉虫落在金钗上;“绛蜡萦铜盘”,指烛光映照在盘子上。“昭我一寸丹”意为:照亮我身上的一点红妆。“四座”指在座的人,“寸丹”指蜡烛,“一寸丹”意谓一烛之光,可以照耀全身。

【答案】

译文:

西轩夜坐时,主人和客人各赋一物来互相欣赏。

孚若得瓷瓯,师邵牙箸文宿银𧣴。予得红烛明。

停停两烛光闪烁不停,照此清宵阑珊。

主人为无寐,佳客得尽欢。

玉虫落金钗,绛蜡萦铜盘。

愿言四座光,昭我一寸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宴会上写的。诗人写景叙事,借咏物抒怀,情景交融,构思新颖巧妙,形象鲜明生动,语言清新自然。诗题中的“孚若”、“师邵”、“文宿”、“银𧣴”(即银烛台)、“红烛”都是当时流行的物品。“孚若”,古乐器,形制像鼓,用木制成,音高八度,多用于宴饮。“师邵”,即师旷,晋国著名的盲乐师。《列子·汤问》说:“师旷之聪,合八方之调。”《晋书·礼志》说:“师旷善鼓琴,虽耳聋,曲终必以手拂琴而弦应之。”所以称他为“师旷”。 “文宿”即文房四宝之一的书案。古代文人写字、画画、吟咏、读书都离不开它。 “银𧣴”,即银烛台,用以盛放点燃的蜡烛。“红烛”是诗人自己燃点。

全诗前二句描写了宾主双方的物色和情趣相投。“孚若”、“师邵”都是当时的名器,“文宿”是文人学士常用的器皿。“银𧣴”则是指用来盛蜡烛的器皿。这四种物品的主人都是宾客们所喜爱的,主人和宾客之间也有着共同的情趣。

接着两句,由物写到人。“停停双红烛”,意思是说烛光闪烁不停。“主人为无寐”,意思是说因为烛光太亮,主人睡不着觉。“佳客得尽欢”,意思是说因为主人没有睡好,客人才能尽情欢乐。

后四句描写了宾主之间的相互酬答。“玉虫落金钗”,意思是说烛光映照在女子头上,好像有一只玉虫落在金钗上一样。“绛蜡萦铜盘”,意思是说蜡烛的光在盘子上流连回旋。“愿言四座光”,意思是说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光的照耀。“昭我一寸丹”,意思是说照亮我这一寸的红妆。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前两句交代了宾主双方的物色和情趣相投。后四句描写了宾主之间的相互酬答。最后一句“昭我一寸丹”既是宾主双方互赞互勉之意,也是宾主双方互相酬酢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