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袅,金风袅,飞佩度银泓。仙袂六铢凉似水,抟桑东望火云蒸。
回首指蓬瀛。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秋日登高所见。

第一句,“法驾导引”,即御风而行。“金风袅”,即秋风袅娜。“飞佩度银泓”,即佩剑飞渡银白色的溪流(比喻银河)。“仙袂六铢凉似水”,即仙女的衣袖像六铢钱那样轻薄透凉。“抟桑东望火云蒸”,即手拿桑树枝,面向东方,看那如烈火般的云气蒸腾上升。

第二句,点出时令为秋天。“指蓬瀛”,即遥指蓬莱、瀛洲两座神山。

第三句,点出时间是傍晚。“蓬瀛”,即蓬莱和瀛洲。

第四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霜”字暗含着“寒”的意思。

第五句,点出了地点。“丹枫”,即枫树,秋季红叶繁茂的树木。“丹”字用来形容枫叶的鲜红色彩。

第六句,点明时令和节候。“丹枫”即指深秋时节的枫叶,又与上文“丹”字相呼应。而“萧瑟”则形容风声凄冷萧索。

第七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寒砧”,即捣衣石上的敲击声。“捣衣石”即在石头上捣衣。

第八句,点明季节和时令,为深秋时节。“砧声”、“捣衣石”均与上文的“寒砧”“捣衣石”相对应。

第九句,点出季节和时令。“露草”,即在露天下生长的草。

第十句,点明时令,为深秋时节。“霜草”,即带有白霜的草。“凝”,即凝结成霜。

第十一句,点出季节,为深秋时节。“寒蝉”,即秋天里鸣叫的知了。“咽”,就是声音低沉而呜咽。

第十二句,点明时令和节候,为深秋时节。“悲鸿”,即悲鸣的鸿雁,古人认为鸿雁能传书信,故又称其为“传书鸟”。

第十三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西风”,即来自西方的风。这里泛指秋风。“劲”,即强劲有力。

第十四句,点明时令和节候,为深秋时节。“落木”,即飘落的树叶。

第十五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点出时间,为黄昏时分。“暮色”,即傍晚的天空颜色。

第十六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烟林”,即烟雾笼罩的树林。“苍茫”,即苍翠迷蒙。

第十七句,点明季节和时令,为深秋时节。“残阳”,即夕阳西下时余晖。“映波”,即反射水面。

第十八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清江”,即是清澈见底的江水。“流光”,即流水中的光芒,这里指太阳的倒影。

第十九句,点明季节和时令,为初冬时节。“孤舟”,即一只空船。“寒江”,即是寒冷的江水。

第二十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夜雨”,即是在夜晚降落的雨水。

第二十一句,点明季节,为初冬时节。“寒鸦”,即秋天里栖息在巢中的乌鸦。

第二十二句,点明季节和时令,为深秋时节。“归燕”,即从南方归来的燕子。

第二十三句,点明季节,为初冬时节。“寒林”,即是在冬天里凋谢的树林。“啼”,就是啼叫声。

第二十四句,点明季节和时令,为深秋时节。“斜阳”,即是太阳即将下山时的余晖。“映阶”,就是反射在台阶上。

第二十五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落叶”,即是秋天里的落叶。“飘零”,就是落叶飘散的样子。

第二十六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寒塘”,即是在冬天里的池塘。“冷月”,即是冷月的倒影。

第二十七句,点明了季节,为初冬时节。“清江”,即是清澈见底的江水。

第二十八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寒鸦”,就是秋天里栖息在巢中的乌鸦。

第二十九句,点明季节,为深秋时节。“斜阳”,就是太阳即将下山时的余晖。“映阶”,就是反射在台阶上。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乘秋兴之便,于金风袅袅之际登上高楼,远眺天际云海、群山、蓬瀛诸胜,并作此诗以记之。首联先总述所观景物:天高气爽,风起云涌;仙袂飘飘,凉意袭人;遥指蓬莱,心驰神往;目送火云,热浪逼人。颔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画,令人赏心悦目;颈联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感受:既感叹人生短暂,又羡慕仙人长寿;既向往神仙境界,又留恋人间真情。尾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既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那么就应该顺应自然、珍爱生命、享受当下;既然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都是过眼烟云,那么就应该放下世俗的欲望、超然物外、淡泊名利。全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