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三更对纸屏,渐移疏影立中庭。
蓦惊水墨图皑壁,忽讶寒云渡远汀。
灯下岂能藏瘦骨,风前谁与辨真形。
因思此夕罗浮梦,月落空林正欲醒。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梅影”
  • 独坐三更对纸屏,渐移疏影立中庭。
  • 注释:“独坐”表明诗人独自一人,“三更”指的是深夜时分。“对纸屏”可能是指对着书桌上的纸张或屏风沉思或作画。“疏影”形容梅花的枝条稀疏,显得格外清晰。“立中庭”则说明诗人在院子里站立,享受着夜幕下的美丽景色。
  1. “蓦惊水墨图皑壁”
  • 蓦惊水墨图皑壁,忽讶寒云渡远汀。
  • 注释:“蓦惊”意味着突然感到惊讶,“水墨图”可能是指用水墨画的图画,而“皑壁”形容墙壁洁白如雪。“寒云渡远汀”描绘了一幅冷清而美丽的画面,仿佛寒气和云雾正在穿越遥远的河岸。
  1. “灯下岂能藏瘦骨”
  • 灯下岂能藏瘦骨,风前谁与辨真形。
  • 注释:这里的“灯下”指的是夜晚,光线昏暗时的情景。“瘦骨”形容身体消瘦、脆弱。“藏”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状态的担忧或无奈。“风前”可能是指风吹过时的景象,“谁与辨真形”则是在询问谁能够辨别出真实的样子或者真相。
  1. “因思此夕罗浮梦,月落空林正欲醒”
  • 因思此夕罗浮梦,月落空林正欲醒。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某个时刻想起了过去的梦境,可能是关于罗浮山的梦。“月落”意味着月亮即将落下,“空林”描绘了一片空旷的树林景象。“正欲醒”则表示诗人此时正想要从梦中醒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心境变化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首句“梅影”点题,引出接下来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第二句“蓦惊水墨图皑壁,忽讶寒云渡远汀”,通过“蓦惊”和“忽讶”两个词的使用,表现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惊喜之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第三句“灯下岂能藏瘦骨,风前谁与辨真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忧虑以及对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无奈感。最后一句“因思此夕罗浮梦,月落空林正欲醒”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波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