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香日以远,瘦影日应疏。
只此情何限,令人思有馀。
雪残浑欲老,春色可谁如。
石上闲相对,无言又起予。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和七年(812)冬,在江西袁州寓居时所作。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所珍爱和赞美的花卉。它不仅以其高洁的姿态受到人们的称颂,而且以它的幽香远溢、凌寒独放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喜爱。诗人以梅花喻人,以梅花自许,表现了一种坚贞不屈、高洁自爱的人格精神。

首两句“寒香日以远,瘦影日应疏”,写的是梅花在严寒中开放,香气一天天散播得更远,而它的枝干却一天天显得更加瘦弱,影子一天天变得疏落了。这两句话写梅花的外在特征,用“寒香”、“瘦影”两个词语,把梅花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梅花虽然在冬天开放,但它的香气却能随着寒冷的空气传播开去;虽然它的形体瘦硬,但枝干的轮廓却清晰可见;虽然它在雪中显得孤单单的,但它的影子却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轨迹,使雪地也显得更加清亮了。这两句诗,既描写了梅花的外在特点,又写出了梅花的内在品格。

第三、四句“只此情何限,令人思有馀”,写的是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是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词。这两句诗,既是写诗人自己的心情,也是写梅花的特点。梅花的香气一天天扩散开来,它的形态一天天消瘦,但它的香气和形态却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赞叹。梅花的这种美好和这种值得赞叹,不是任何人都能够理解的。只有诗人自己才能真正理解它。所以诗人说:只有这个梅花,它的美好和值得赞叹之情是无法限量的,它的美好和值得赞叹之情是如此丰富,以至于使人对它产生了无限的思念。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又写出了梅花的美好和值得称赞。

五、六句“雪残浑欲老,春色可谁如”,写的是诗人看到梅花盛开,想到春天到来的情景。这两句诗,既写了梅花盛开的景象,又写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雪还没有化完,就仿佛要变成春天一样;梅花盛开,就仿佛春天来到了一样。这两句诗,既是对梅花盛开景象的描写,又是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七、八句“石上闲相对,无言又起予”,“石上”二字,点明环境,表明这是在石上与梅花相对。“闲相对”,写出了诗人对梅花欣赏时的悠闲自在。梅花在诗人看来,是一种高洁的花,它虽然生长在寒冷的环境中,但却毫不畏惧,而是昂首怒放。这种高洁的品质,正是诗人所追求的。诗人看到梅花的这种品质,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于是他就坐在石头上静静地欣赏着梅花。他看着看着,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他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现在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得到了皇帝的重用。然而当他站在朝堂上,面对众多的官员时,他却感到非常孤独。他感到自己虽然得到了荣誉,但却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亲人和朋友。这种心情,使他想起了梅花那种不畏严寒、傲视群芳的精神,于是他就情不自禁地向梅花看去。这时他才发觉,原来他看到的梅花,并不是真正的梅花,而是一块块石头。他感到十分惊讶,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看到梅花。这时他才真正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被贬谪到南方去了。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叹了口气。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梅花的观察,寄托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坚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