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榕溪寺,萧然独杖藜。
六年林磬渺,千里暮云低。
山水何曾异,乡关各自迷。
夜帆忘所向,恍惚隔溪西。
将出岭留别雷峰诸子
一别榕溪寺,萧然独杖藜。
六年林磬渺,千里暮云低。
山水何曾异,乡关各自迷。
夜帆忘所向,恍惚隔溪西。
译文:
离别了榕溪寺,独自一人拄着拐杖前行。
六年未见,树林中的磬声已经变得遥远和模糊。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仿佛看到了遥远的家乡,但心中却迷失了方向。
夜晚的船帆已经忘记了目的地,只能远远地望着对岸的雷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雷峰时写下的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首句“一别榕溪寺”,点明了离别的地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之情。次句“萧然独杖藜”,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和行动,也反映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寂寞。
第三句“六年林磬渺,千里暮云低”,通过描绘山林中的磬声和远处的暮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景色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山水何曾异,乡关各自迷”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他感到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地,都难以忘记故乡的山水和家乡的人。而尾句“夜帆忘所向,恍惚隔溪西”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他感到自己的未来像船帆一样飘忽不定,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时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