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惟有汝,远俗得予心。
奉母三千里,侨居最上岑。
随缘归岭表,重别立庭阴。
此去应无憾,庐山面目深。
丙申冬日来机奉母南归【注释】:丙申,古代干支纪年方法。冬,季节名。机,诗人自称。奉母,侍奉母亲。南归,回南方故乡。
【赏析】:此诗首联点明题旨,即诗人在寒冬腊月中来到机奉母南归,这是全诗的开端。中间四句为第二联,“同生惟有汝,远俗得予心”表达了诗人与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奉母三千里,侨居最上岑”。描述了诗人侍奉母亲从京城出发,经过漫长的旅程,终于来到了家乡,但因战乱,不得不寄居于最高峰上的一处住所。“随缘归岭表,重别立庭阴”描绘了诗人在告别故土、重新回到自己的庭院时的心情。“此去应无憾,庐山面目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此次南归的满意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侍奉母亲南归的描写,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对于家国情怀的热爱。
译文:
丙申年冬天,我来到机奉母南归。
只有你,与我同在,远离世俗,却得到我的心。
侍奉母亲三千里路,我们住在最高的山巅。
随缘归岭表,再次离别立在庭院阴凉处。
这次南归,不会有遗憾,因为庐山的面貌更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孝道和家国情怀的诗歌。诗人在丙申年冬天来到机奉母南归,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对家的深深眷恋。他写道:“同生惟有汝,远俗得予心。”这句话表明,尽管他身处异乡,但他始终把母亲当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通过这种表达,展示了他对母爱的珍视和尊重。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与母亲共同度过的岁月:“奉母三千里”,“最上山巅”,“重别立庭阴”等。这些细节描写都反映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家的深深眷恋。特别是“重别立庭阴”,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与母亲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家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最后一句“此去应无憾,因为庐山的面目更深”,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这次南归能够没有遗憾,因为他知道庐山的美景会更加深邃。这里的“庐山面目深”既指庐山本身的风景更加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成长和进步。
这首诗以孝道为核心,通过描述诗人与母亲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