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山吐月,四望空无云。
树转西峰影,风斜北雁群。
上关仍就榻,稍坐见微昕。
世事惟高蹈,关河了不闻。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五更山吐月,四望空无云。
树转西峰影,风斜北雁群。
上关仍就榻,稍坐见微昕。
世事惟高蹈,关河了不闻。
注释:
五更时分,山中明月升起来照耀着大地,四周没有一丝云彩。
树木在西面山峰的影子下转动,北飞的大雁排成了队伍。
登上关隘,仍然躺在床上休息,稍微起身就能看见微弱的曙光。
世间的琐事只有像高士那样超脱才能摆脱,关中的山河我已经不再关心。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归宗禅师的一首禅诗,表现了一种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
首句“五更山吐月”,描绘了清晨五更时分,山中明月升起的情景。此时,四周没有一丝云彩,月光明亮而清澈,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月光所笼罩。这种宁静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次句“四望空无云”。这里的“空”字,既指天空空旷,也暗示着诗人心境的空灵。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景色,发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感到愉悦和满足。
第三句“树转西峰影”,进一步展现了山林间的美景。诗人看到树木在西面山峰的影子下转动,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中。这种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也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
最后两句“上关仍就榻,稍坐见微昕。”描述了诗人在关隘上的所见所感。他仍然躺在床上休息,偶尔起身就能看见微弱的曙光。这种短暂的休息时间,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短暂。
尾联“世事惟高蹈,关河了不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薄态度。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对外界的纷扰不再关心。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实践,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独特诠释。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山林间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闲适生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禅意,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