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濯寒逾洁,惟当老碧岩。
幽心矢霜雪,疏影托松杉。
山静云千树,僧归月一帆。
无人知此意,长咏付琅函。

注释:

  1. 濯濯寒逾洁:濯濯形容山高林密,寒气袭人,越显其洁白。
  2. 惟当老碧岩:只有那些苍翠的岩石经得起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其颜色和质感。
  3. 幽心矢霜雪:我的内心如同被霜雪覆盖,纯洁无瑕。
  4. 疏影托松杉:松树和杉木的影子在稀疏的光线下显得更加清晰,仿佛在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一抹生机。
  5. 山静云千树:山静默无声,但天空中的云雾如千树般繁复,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6. 僧归月一帆:僧人归来时,月亮挂在天空中,照亮了他的帆船。
  7. 无人知此意:没有人能够理解我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8. 长咏付琅函:我将这份情感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让它永远留在我心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的诗。诗人以“十五咸”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冷的山水画卷。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的第一句“濯濯寒逾洁”,用“濯濯”来形容山高林密,寒气袭人;“寒逾洁”则强调了冬天的严寒和洁白的色彩,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里的“洁”字,既指自然界的清新、纯净,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洁净无瑕。
    第二句“惟当老碧岩”,诗人以“老”字突出了岩石的坚韧和恒久,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而“碧岩”则是指那些苍翠的岩石,它们经受住了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颜色和质感。这里的“唯”字,则表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生命的顽强和不朽。
    接下来的两句“幽心矢霜雪”,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感受比作被霜雪覆盖,纯洁无瑕。这里的“幽心”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而“矢”则表示坚定地、毫不动摇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种追求虽然看似冷漠,但却充满了坚韧的力量。
    接下来是“疏影托松杉”,诗人通过描绘松树和杉木的影子,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疏影”意味着稀疏的光线下,影子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为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生机。而“松杉”则是自然界中的两种常见植物,它们的存在不仅给山林带来了生命力,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写人与自然的互动。“山静云千树”一句,描绘了山峰在云雾缭绕中的静谧之美。而“僧归月一帆”则通过描述僧人归来的情景,展现了月亮的明亮和宁静。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在这宁静的自然之中。
    尽管诗人描绘了这些美丽的景色,他仍然无法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最后两句“无人知此意,长咏付琅函”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这里的“无人知此意”意味着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而“长咏付琅函”则表达了他将这份情感深深地记在心里,让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而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则让读者对这位文人的命运和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