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积雪驻寒烟,残月疏钟欲曙天。
曾忆抱襟开户坐,却疑馀梦到林眠。
疏斜且出黄花后,攀折徒怜青草先。
相对尽期深谷里,莫教人羡上皇前。
赴龙溪樊郝诸公探梅之约三首
万山积雪驻寒烟,残月疏钟欲曙天。曾忆抱襟开户坐,却疑馀梦到林眠。
译文:
在万山的雪地中停留,寒气与烟雾相伴,残月和疏钟预示着黎明的到来。我曾经怀抱着胸怀,打开窗户坐着,却怀疑这仅仅是一场梦境,进入了林中的睡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冬日的龙溪樊郝地区一同探梅的情景。首句“万山积雪驻寒烟,残月疏钟欲曙天”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雪山、寒烟、残月和疏钟等元素的细腻刻画,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季节转换带来的冷清之美,还透露出一丝对未知未来的迷茫与思考。
接下来两句“曾忆抱襟开户坐,却疑馀梦到林眠”,则转入对往昔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之中。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窗前敞开心扉,享受片刻的安宁,但随后又怀疑这一切是否只是一场梦中的场景,进入林间的睡眠。这种转折不仅增加了诗句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模糊感受。
最后两句“疏斜且出黄花后,攀折徒怜青草先”,进一步描绘了与朋友一起采摘梅花的情景。尽管诗人对于是否真的处于梦中感到不确定,但他仍然愿意投身于这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之中,去体验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然而,当他看到那些率先被摘取的黄色花朵时,不禁感到了一种对生命短暂美的哀叹。同时,他对于那些尚未被采摘的青草也充满了同情,因为它们可能还在等待被发现的机会。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珍视。它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是对当下体验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旅途中种种经历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