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甲子又从头,生事如环谁去留。
白发不知人厌老,青林空见叶为秋。
朔风吹雁来衡岳,寒月迟猿下石楼。
多少陵阳馀岁月,世间犹此忆沧洲。
诗句:一周甲子又从头,生事如环谁去留。
译文:
释函是的这首《六十一诗十四首·其一》中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一周甲子又从头”指的是周而复始的岁月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生事如环谁去留”则揭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无法预知未来的去向。“白发不知人厌老,青林空见叶为秋。”反映了作者对衰老和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感受,同时也展现了大自然四季更替的壮丽景象。“朔风吹雁来衡岳,寒月迟猿下石楼。”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雁群南飞、猿声凄切,都增添了诗句的意境与深度。而最后两句“多少陵阳馀岁月,世间犹此忆沧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即使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仍旧怀揣着对家乡或故乡的深情回忆。
赏析:
释函是,字不详,号无垢居士,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及佛教僧人,著有大量诗文作品。他的作品多以禅宗思想为主调,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性。此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与人事的变化,体现了佛教中的“无常”观念,即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释函是深邃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然美景的赞颂。
从诗歌结构来看,整首诗采用起兴、铺展、转折、高潮、收尾的传统形式,层次分明。第一句便设定了整个诗的主题——“一周甲子又从头”。这种重复的表述方式,既加强了时间的流转感,也加深了读者对生命轮回的感慨。接着的几句,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其中既有对生命无常的沉思,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释函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例如,“生事如环谁去留”中的“生事”和“环”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不断重复;“白发不知人厌老,青林空见叶为秋”中的白发与青林分别象征着人的衰老与自然的更迭。这些象征性的语言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复杂。此外,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时,也巧妙地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山水草木仿佛有了生命,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释函是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也启示人们在面对无常的人生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这首诗不仅是释函是个人情感与思想的抒发,也是其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度思考和独特见解的体现。因此,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这首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