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清溪读梵书,老来还傍草堂虚。
窗前绿竹已成荫,屋后青山又举锄。
爱树不妨啼鸟换,避喧宁畏远人居。
往还自此无拘束,仄径随身月上初。

【注释】

清溪:即指浣花溪,是成都的一处风景秀丽的天然泉水。

梵书:指佛教经文,此处泛指佛寺中诵读的经文。

傍:挨着。

荫:遮蔽,这里指树荫。

举锄:锄草。

啼鸟:杜鹃。

宁畏远人居:宁愿避开喧闹的人声。

仄径:曲折的小道,这里指僻静的小径。

随身:跟随在身。

上初:指月亮初升时,月色最明亮之时。

【赏析】

这首《退院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范成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他一生酷爱自然,对自然界的山水草木情有独钟。这首诗是其退隐四川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首句“曾向清溪读梵书”,描述了诗人曾在清澈的溪水中诵读佛经的情景。这里的“读梵书”指的是诵读佛教经典,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

次句“老来还傍草堂虚”,则表达了诗人年老之后,选择远离尘嚣,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这里的“草堂”指的是杜甫的茅屋,诗人以杜甫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却依然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三句“窗前绿竹已成荫,屋后青山又举锄”,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窗前的绿竹为诗人提供了一片清凉的避暑之地,屋后的青山则是诗人耕作的场所。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第四句“爱树不妨啼鸟换,避喧宁畏远人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喜爱树木,但同时也担心鸟儿会被打扰;他宁愿避开喧嚣,也不愿意生活在靠近人群的地方。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第五句“往还自此无拘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渴望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不受任何束缚。这句话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尾句“仄径随身月上初”则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总结和感慨。他认为只有跟随在身的小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而随着月亮渐渐升起,夜色也渐行渐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喜爱和珍惜,也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理解和认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