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见说虚空讲,不觉西山在目前。
五色摩尼非数量,一真法性绝中偏。
心知已涤身名累,踪迹何妨姓字传。
敢较亮公同与异,孤怀吾欲问皇天。
秋怀八首
一从见说虚空讲,不觉西山在目前。
五色摩尼非数量,一真法性绝中偏。
心知已涤身名累,踪迹何妨姓字传。
敢较亮公同与异,孤怀吾欲问皇天。
注释:
- 一从见说虚空讲,不觉西山在目前:自从听了关于虚空的讲述之后,不知不觉之间,西山就在我的面前。
- 五色摩尼非数量,一真法性绝中偏:五色的摩尼珠不是数量上的东西,只有“一真法性”才是最重要的。
- 心知已涤身名累,踪迹何妨姓字传:心中知道已经摆脱了名利的拖累,即使身外没有名气,姓氏也不重要了(这里指佛门中的出家人可以不拘泥于世俗的姓氏)。
- 敢较亮公同与异,孤怀吾欲问皇天:我敢和刘亮公比较一下我们是否相同或不同;我心中的疑惑想要请教上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及其心境变化的作品。全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听到虚空讲后的感受,以及对自身名利欲望的放下,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
首句“一从见说虚空讲,不觉西山在目前。”,诗人在听到关于虚空的讲述之后,突然间感觉西山仿佛就在自己的眼前。这里的“一真法性绝中偏”是关键,它揭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佛法并非是外在的形式或物质,而是内在的精神或本性。
第二句“五色摩尼非数量,一真法性绝中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观点,即真正的佛法并不在于外在的装饰或形式,而在于内在的精神或本性。这里的“五色摩尼”象征着世俗的诱惑和困扰,而“一真法性”则是诗人追求的目标,他希望摆脱世俗的诱惑,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第三句“心知已涤身名累,踪迹何妨姓字传。”,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他认为只要内心清静,即使没有名气也没有姓氏也无所谓。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他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而不是外在的物质和名誉。
最后一句“敢较亮公同与异,孤怀吾欲问皇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独特见解和追求。他认为自己与刘亮公并无相同之处,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追求,并向天问个明白。这里的“亮公”指的是另一位佛教学者刘亮公,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借指其他佛教学者或修行者。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佛法理解的作品,通过对虚空的讲述、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以及对佛法的独特见解和追求等方面的表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