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历空山清梦馀,一枝斜映六窗虚。
幽人抱镜临秋水,老衲凭松读梵书。
坐石不知寒夜永,闻香方觉朔风初。
春深正恐无寻处,珍重衡门影自疏。
《六鱼》赏析
寂静的空山中,清梦萦绕余晖。一枝斜影映照在六窗之上,宛如一幅水墨画。诗人静坐在石头上,感受着夜深寒气,似乎能听到朔风的初响,闻香而觉春意深浓,然而心中却有一丝忧虑——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寻觅到那片宁静之地。
李渔《六鱼》一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得的境界。首句“寂历空山清梦馀”,便勾勒出一片空灵的山水之景,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幽静的山林之中。接着,“一枝斜映六窗虚”则通过斜倚的枝干与虚化的窗框相映成趣,形成一种空灵而又深远的画面。此句不仅形象地展现了空间的空旷,也暗合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诗人以“幽人抱镜临秋水”,将自身置于清澈的水中,如同与自然融为一体。“老衲凭松读梵书”,则展现了一个虔诚修行者的形象,他静坐于松树下阅读佛经,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修炼。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宗教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诗的最后一句“春深正恐无寻处,珍重衡门影自疏”却流露出一丝迷茫与忧愁。春日深处似乎无处可寻,唯有珍惜眼前的这份清净与宁静。这里的“衡门”是指简陋的住所,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尽管身处喧嚣世界,内心依然保持一份清净。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个理想的避世之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入刻画,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远离尘嚣、心灵净化的意境画卷。